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7-8页 |
1 胡塞尔其人其说 | 第8-14页 |
1.1 胡塞尔生平及主要学术贡献 | 第8-10页 |
1.2 胡塞尔的现象学发展对科学哲学思想的影响 | 第10-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2-14页 |
2 胡塞尔的科学哲学思想 | 第14-34页 |
2.1 胡塞尔时代面临的科学哲学发展状况 | 第14-15页 |
2.2 胡塞尔科学哲学思想的发展阶段 | 第15-19页 |
2.2.1 第一阶段“本质现象学”、“描述现象学”时期 | 第15-16页 |
2.2.2 第二阶段“先验现象学”时期 | 第16-17页 |
2.2.3 第三阶段“超验现象学”、“生活世界现象学”时期 | 第17-19页 |
2.3 胡塞尔科学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19-34页 |
2.3.1 建立“作为严格科学的哲学” | 第19-21页 |
2.3.2 对实证主义科学观的批判 | 第21-24页 |
2.3.3 科学回归“生活世界” | 第24-27页 |
2.3.4 现象学的“主体间性” | 第27-30页 |
2.3.5 现象学的“意向性” | 第30-34页 |
3 对胡塞尔科学哲学思想的评价 | 第34-40页 |
3.1 胡塞尔科学哲学的地位和特色 | 第34-36页 |
3.1.1 胡塞尔科学哲学的地位 | 第34-35页 |
3.1.2 胡塞尔科学哲学的特色 | 第35-36页 |
3.2 胡塞尔科学哲学的局限性 | 第36-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