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引论 | 第9-12页 |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页 |
(二)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第9-10页 |
1.研究方法 | 第10页 |
2.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 | 第10页 |
(三) 论文的结构框架 | 第10-12页 |
一、相关理论概述及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2-20页 |
(一) 相关理论概述 | 第12-16页 |
1.公司治理理论 | 第12-13页 |
2.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理论 | 第13-14页 |
3.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基本理论 | 第14-16页 |
4.商业银行综合绩效的界定 | 第16页 |
(二) 关于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文献综述 | 第16-20页 |
1.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关系的相关研究 | 第16-17页 |
2.商业银行董事会与经营绩效关系的相关研究 | 第17页 |
3.商业银行监事会与经营绩效的关系的相关研究 | 第17-18页 |
4.商业银行激励机制与经营绩效的关系的相关研究 | 第18页 |
5.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与经营绩效关系的综合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二、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制度演变历程及现状分析 | 第20-23页 |
(一) 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制度的演变历程回顾 | 第20-21页 |
1.单一治理结构阶段(1948—1977年) | 第20页 |
2.银行企业化改革阶段(1978—2002年) | 第20-21页 |
3.商业银行现代金融企业改革阶段(2003年— ) | 第21页 |
(二) 我国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现状剖析 | 第21-23页 |
1.产权不清,国有产权代表虚置 | 第21页 |
2.存在明显的“内部人控制”问题 | 第21-22页 |
3.监管机制虚置,监管效率低下 | 第22页 |
4.缺乏清晰、合理、市场化的激励机制 | 第22-23页 |
三、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与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 | 第23-51页 |
(一) 研究假说 | 第23-24页 |
1.股权结构与商业银行综合绩效关系的假说 | 第23页 |
2.董事会特征与商业银行综合绩效关系的假说 | 第23页 |
3.监事会特征与商业银行综合绩效关系的假说 | 第23页 |
4.激励机制与商业银行综合绩效关系的假说 | 第23-24页 |
(二)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24页 |
(三) 变量的选择 | 第24-29页 |
1.解释变量 | 第24页 |
2.控制变量 | 第24-25页 |
3.被解释变量 | 第25-29页 |
(四) 研究方法简介与综合变量的设计 | 第29-32页 |
1.因子分析法简介 | 第29-30页 |
2.商业银行综合绩效的设计 | 第30-32页 |
(五) 统计性描述与分析 | 第32-37页 |
1.被解释变量的统计描述 | 第32-33页 |
2.解释变量的统计描述 | 第33-37页 |
(六) 实证分析 | 第37-51页 |
1.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与综合绩效的实证分析 | 第37-41页 |
2.商业银行董事会特征与综合绩效的实证分析 | 第41-45页 |
3.商业银行监事会特征与综合绩效的实证分析 | 第45-48页 |
4.商业银行激励机制与综合绩效的实证分析 | 第48-51页 |
结束语: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51-57页 |
(一) 主要结论 | 第51-53页 |
(二) 政策建议 | 第53-57页 |
1.以法人控股为依托,进一步优化股权结构 | 第53页 |
2.完善董事会职能,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 | 第53-54页 |
3.强化内部制衡作用,完善监事会职能 | 第54-55页 |
4.完善薪酬管理制度,建立激励长效约束机制 | 第55-57页 |
注释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