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3 研究述评 | 第16-17页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7-20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20-27页 |
2.1 利率市场化概念 | 第20-21页 |
2.2 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 | 第21-22页 |
2.2.1 利率市场化改革思路 | 第21-22页 |
2.2.2 我国利率市场化特点 | 第22页 |
2.3 商业银行风险内涵及分类 | 第22-24页 |
2.3.1 商业银行风险内涵 | 第22-23页 |
2.3.2 商业银行风险分类 | 第23-24页 |
2.4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 | 第24-26页 |
2.4.1 资产风险管理理论 | 第24-25页 |
2.4.2 负债风险管理理论 | 第25页 |
2.4.3 资产负债风险管理理论 | 第25页 |
2.4.4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 第25-2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利率市场化条件下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现状分析 | 第27-38页 |
3.1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现状分析 | 第27-30页 |
3.1.1 信用风险现状 | 第27-28页 |
3.1.2 流动性风险现状 | 第28-29页 |
3.1.3 资本充足性现状 | 第29页 |
3.1.4 经营性风险现状 | 第29-30页 |
3.2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第30-35页 |
3.2.1 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30-32页 |
3.2.2 流动性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32-33页 |
3.2.3 资本充足性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第33-34页 |
3.2.4 经营性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第34-35页 |
3.3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35-37页 |
3.3.1 商业银行内部原因 | 第35-36页 |
3.3.2 商业银行外部原因 | 第36-3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利率市场化条件下我国商业银行风险评价 | 第38-49页 |
4.1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8-40页 |
4.1.1 指标设计原则 | 第38页 |
4.1.2 评价指标体系 | 第38-39页 |
4.1.3 指标说明 | 第39-40页 |
4.2 评价指标权重值的确定 | 第40-44页 |
4.2.1 一级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1-42页 |
4.2.2 二级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2-44页 |
4.3 评价结果分析 | 第44-47页 |
4.3.1 评价过程 | 第44-46页 |
4.3.2 单项风险指标评价结果分析 | 第46-47页 |
4.3.3 风险综合值评价分析 | 第4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5章 加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 第49-57页 |
5.1 信用风险管理对策 | 第49-51页 |
5.1.1 加强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体系建设 | 第49页 |
5.1.2 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 第49-50页 |
5.1.3 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 | 第50-51页 |
5.2 流动性风险管理对策 | 第51-53页 |
5.2.1 适当降低存贷比 | 第51页 |
5.2.2 完善金融市场 | 第51-52页 |
5.2.3 完善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 | 第52页 |
5.2.4 建立压力测试模型 | 第52-53页 |
5.3 资本充足性风险管理对策 | 第53-54页 |
5.3.1 优化商业银行资本结构 | 第53页 |
5.3.2 建立多渠道资本补充方式 | 第53-54页 |
5.4 经营性风险管理对策 | 第54-56页 |
5.4.1 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 第54-55页 |
5.4.2 优化信贷结构 | 第55-56页 |
5.4.3 推进金融创新 | 第5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附录 | 第61-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