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8页 |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2.1 成矿构造背景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成矿机理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3 成矿岩浆岩成因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4 成矿流体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5 元素富集机理研究现状 | 第15页 |
1.2.6 研究区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5-16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4 研究计划 | 第16页 |
1.5 完成的工作量 | 第16-18页 |
第2章 新疆斑岩型铜矿成矿地质背景 | 第18-26页 |
2.1 构造环境和条件 | 第18-20页 |
2.1.1 大地构造单元及特征 | 第18-19页 |
2.1.2 大地构造演化阶段 | 第19-20页 |
2.2 地层 | 第20-21页 |
2.3 岩浆岩 | 第21-24页 |
2.3.1 岛弧岩浆岩的时空分布 | 第21-22页 |
2.3.2 岩浆岩与地质环境 | 第22-23页 |
2.3.3 岩浆作用与成矿作用 | 第23-24页 |
2.4 变质岩 | 第24-26页 |
第3章 新疆斑岩型铜矿成矿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 | 第26-38页 |
3.1 岩浆热液蚀变对元素活动性影响 | 第26-28页 |
3.2 主量元素 | 第28-30页 |
3.3 微量稀土元素 | 第30-32页 |
3.4 同位素特征 | 第32-34页 |
3.4.1 Hf同位素 | 第32-33页 |
3.4.2 Sr-Nd同位素 | 第33-34页 |
3.5 岩石成因及构造背景指示 | 第34-38页 |
第4章 新疆典型斑岩铜矿对比 | 第38-47页 |
4.1 成矿时代对比 | 第38-40页 |
4.2 成矿斑岩岩体对比 | 第40-41页 |
4.3 矿化特征对比 | 第41-43页 |
4.3.1 新疆斑岩型矿床(土屋-延东、包古图、琼河坝和哈腊苏) | 第41-42页 |
4.3.2 国内外典型斑岩型铜矿床 | 第42-43页 |
4.4 围岩蚀变对比 | 第43-45页 |
4.4.1 新疆斑岩型铜矿床 | 第43-44页 |
4.4.2 国内外典型斑岩型铜矿床 | 第44-45页 |
4.5 成矿流体特征对比 | 第45-47页 |
4.5.1 新疆斑岩型铜矿床 | 第45-46页 |
4.5.2 国内外典型斑岩型矿床 | 第46-47页 |
第5章 新疆斑岩铜矿的找矿远景 | 第47-49页 |
第6章 结论 | 第49-51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49-50页 |
6.2 存在问题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62页 |
附录 表格 | 第62-97页 |
个人简历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