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尼玛县荣玛乡尼俄玛山下二叠统曲地组沉积特征与讨论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2-14页 |
1.3.1 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2 存在问题 | 第13-14页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1.5 已完成工作量 | 第15-17页 |
第2章研究区地质特征 | 第17-22页 |
2.1 大地构造位置 | 第17页 |
2.2 地层 | 第17-19页 |
2.3 变形变质作用 | 第19-20页 |
2.4 构造 | 第20-22页 |
2.4.1 研究区主要断裂 | 第20-21页 |
2.4.2 褶皱构造 | 第21-22页 |
第3章年代地层 | 第22-28页 |
3.1 生物地层 | 第22页 |
3.2 同位素测年 | 第22-28页 |
3.2.1 凝灰岩层位与样品 | 第22-23页 |
3.2.2 分析方法 | 第23-26页 |
3.2.3 测试结果 | 第26-28页 |
第4章岩石地层 | 第28-35页 |
4.1 剖面描述 | 第28-33页 |
4.2 岩石地层划分对比 | 第33-35页 |
第5章沉积相划分及分析 | 第35-49页 |
5.1 岩石类型 | 第35-44页 |
5.1.1 块状混杂砾岩 | 第35-36页 |
5.1.2 中-厚层状逆粒序砂岩 | 第36-38页 |
5.1.3 中厚层状正粒序砂岩 | 第38-39页 |
5.1.4 中厚层状砂岩 | 第39页 |
5.1.5 薄互层状粉砂岩与细砂岩 | 第39-41页 |
5.1.6 薄互层状钙质粉砂岩与泥岩 | 第41页 |
5.1.7 互层状含碳质硅质粉砂岩与泥岩 | 第41页 |
5.1.8 灰岩 | 第41-43页 |
5.1.9 枕状气孔杏仁状玄武岩 | 第43-44页 |
5.2 沉积构造 | 第44-47页 |
5.2.1 层理构造 | 第44-46页 |
5.2.2 底面印痕 | 第46-47页 |
5.3 岩石组合类型 | 第47-49页 |
5.3.1 砾岩组合 | 第47页 |
5.3.2 中粗砂岩组合 | 第47页 |
5.3.3 粉细砂岩组合 | 第47页 |
5.3.4 砂泥互层组合 | 第47页 |
5.3.5 枕状玄武岩夹泥岩组合 | 第47-49页 |
第6章沉积相的划分与相类型及沉积旋回 | 第49-55页 |
6.1 沉积组合特征 | 第49-52页 |
6.1.1 内扇亚相 | 第49页 |
6.1.2 中扇亚相 | 第49-52页 |
6.1.3 外扇亚相 | 第52页 |
6.1.4 深海盆地相 | 第52页 |
6.2 海底扇类型 | 第52-53页 |
6.3 相序结构及沉积旋回 | 第53-55页 |
第7章地球化学特征 | 第55-60页 |
7.1 常量元素 | 第55-57页 |
7.2 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 | 第57-59页 |
7.3 分析 | 第59-60页 |
第8章讨论 | 第60-62页 |
第9章结论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1页 |
附录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