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状况 | 第12-16页 |
1.2.1 国外动车组维修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国内动车组维修现状 | 第14-16页 |
1.3 论文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2 成渝地区CRH1型系列动车组概况 | 第17-26页 |
2.1 CRH1型动车组的总体概况、技术参数 | 第17-20页 |
2.1.1 总体概况 | 第17页 |
2.1.2 主要技术特点 | 第17-20页 |
2.2 动车组在成渝地区的配属、运用情况 | 第20页 |
2.3 动车组运用维修状况 | 第20-26页 |
2.3.1 修程现状分析 | 第20-23页 |
2.3.2 CRH1型动车组检修特点与运用维护模式 | 第23-26页 |
3 动车组运用质量分析 | 第26-37页 |
3.1 总体质量状况分析 | 第26-29页 |
3.1.1 故障统计 | 第26-27页 |
3.1.2 故障分类情况统计与分布 | 第27-28页 |
3.1.3 百万公里故障率 | 第28-29页 |
3.1.4 趟均故障率 | 第29页 |
3.1.5 同比故障率对比 | 第29页 |
3.1.6 从故障发生时间分析 | 第29页 |
3.2 典型故障分析 | 第29-37页 |
3.2.1 门系统类故障 | 第29-30页 |
3.2.2 网络通信系统类故障 | 第30页 |
3.2.3 高压系统类故障 | 第30-31页 |
3.2.4 制动系统类故障 | 第31-32页 |
3.2.5 从故障的成因分析 | 第32-33页 |
3.2.6 应对措施 | 第33-35页 |
3.2.7 实践与探索 | 第35-37页 |
4 动车组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方法 | 第37-42页 |
4.1 RCM基本理论 | 第37页 |
4.2 动车组RCM方法 | 第37-42页 |
4.2.1 高速动车组故障分类和规律 | 第37-39页 |
4.2.2 维修方式及选择 | 第39-40页 |
4.2.3 维修策略及选择 | 第40-42页 |
5 CRH1型系列动车组运用维修优化 | 第42-50页 |
5.1 CRH1型动车组一、二级修主要项目 | 第42-46页 |
5.1.1 主要项目 | 第42-44页 |
5.1.2 影响CRH1型动车组可靠性维修的因素 | 第44-46页 |
5.2 CRH1型动车组运用维修优化方案 | 第46-50页 |
5.2.1 针对动车组技术特点,实施以下状态修策略 | 第47页 |
5.2.2 机械部件适于采用计划预防修方式 | 第47-48页 |
5.2.3 委托修策略 | 第48页 |
5.2.4 建设十大标准化管理体系,推进三化建设 | 第48-50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作者简历及科研成果 | 第54-55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页 | 第55-56页 |
详细摘要 | 第56-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