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5页 |
引言 | 第9-10页 |
1 放线菌是药物开发的重要来源 | 第10页 |
2 嗜盐放线菌具有产生新天然产物的巨大潜力 | 第10-16页 |
2.1 嗜盐放线菌概述 | 第10-11页 |
2.2 嗜盐放线菌多样的物种资源 | 第11-13页 |
2.3 嗜盐放线菌丰富的代谢产物 | 第13-15页 |
2.4 嗜盐放线菌基因筛选前期探索 | 第15-16页 |
3 利用探针进行高通量筛选加速资源开发 | 第16-17页 |
4 本研究探索的四类化合物研究现状 | 第17-22页 |
4.1 聚酮类Ⅰ和Ⅱ型 | 第17-19页 |
4.2 非核糖体多肽类 | 第19-21页 |
4.3 二萜类 | 第21-22页 |
5 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22-25页 |
5.1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5.2 研究意义 | 第23-25页 |
第二章 菌种分离、菌种库的建立 | 第25-27页 |
1 前言 | 第25页 |
2 材料方法 | 第25页 |
2.1 嗜盐放线菌的分离、纯化和保藏 | 第25页 |
2.2 菌种库的建立 | 第25页 |
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25-26页 |
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基于多种类型功能基因特异性探针的高通量筛选 | 第27-49页 |
1 前言 | 第27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27-35页 |
2.1 嗜盐放线菌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27-28页 |
2.2 基于混合模板的多类型基因巢式PCR扩增 | 第28-31页 |
2.2.1 引物合成 | 第28页 |
2.2.2 DNA样品处理与编号 | 第28-29页 |
2.2.3 混合DNA模板首轮扩增 | 第29-30页 |
2.2.4 首轮扩增产物的回收 | 第30页 |
2.2.5 混合DNA模板第二轮扩增 | 第30-31页 |
2.2.6 第二轮扩增产物的回收 | 第31页 |
2.3 克隆测序 | 第31-33页 |
2.4 设计特异性探针的高通量筛选 | 第33-35页 |
2.4.1 标记扩增得到的DNA | 第33页 |
2.4.2 确定标记效率 | 第33-35页 |
2.4.3 模板DNA的固定 | 第35页 |
2.4.4 DNA杂交 | 第35页 |
2.4.5 免疫检测 | 第35页 |
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35-46页 |
3.1 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35-36页 |
3.2 巢式PCR扩增效果 | 第36-37页 |
3.3 克隆测序及分析 | 第37-41页 |
3.4 高通量筛选结果 | 第41-46页 |
4 本章小结 | 第46-49页 |
第四章 2株嗜盐放线菌全基因组测序研究 | 第49-63页 |
1 前言 | 第49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49-50页 |
2.1 菌株来源 | 第49页 |
2.2 基因组DNA提取 | 第49-50页 |
2.3 全基因组送样测序 | 第50页 |
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50-61页 |
3.1 菌落形态 | 第50-51页 |
3.2 基因组DNA提取结果 | 第51页 |
3.3 全基因组测序分析结果 | 第51-61页 |
3.3.1 YIM96935全基因组信息 | 第51-53页 |
3.3.2 YIM96935基因簇信息 | 第53页 |
3.3.3 YIM96935主要基因簇分析 | 第53-54页 |
3.3.4 YIM96633全基因组信息 | 第54-55页 |
3.3.5 YIM96633基因簇信息 | 第55-57页 |
3.3.6 YIM96633主要基因簇分析 | 第57-61页 |
4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五章 2株潜力菌株异源表达的研究 | 第63-69页 |
1 前言 | 第63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63-66页 |
2.1 菌株来源 | 第63页 |
2.2 大肠杆菌DH5α质粒DNA的提取 | 第63页 |
2.3 质粒DNA的酶切 | 第63-65页 |
2.3.1 Xba-1酶切质粒DNA | 第64页 |
2.3.2 质粒DNA的去磷酸化 | 第64页 |
2.3.3 BamH1酶切去磷酸化的DNA | 第64-65页 |
2.4 2 株嗜盐放线菌菌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65页 |
2.5 基因组DNA的部分酶切 | 第65-66页 |
2.5.1 酶切时间的确定 | 第65-66页 |
2.5.2 酶切浓度的确定 | 第66页 |
2.5.3 基因组DNA的部分酶切 | 第66页 |
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66-68页 |
3.1 质粒DNA提取结果 | 第66-67页 |
3.2 质粒DNA的酶切结果 | 第67-68页 |
3.3 2 株潜力菌基因组DNA提取及酶切结果 | 第68页 |
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9-70页 |
附录 | 第70-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4页 |
硕士期间成果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