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5页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关于贫困概念界定的研究 | 第10页 |
1.2.2 关于产生贫困原因的研究 | 第10-11页 |
1.2.3 关于扶贫开发要素的研究 | 第11-12页 |
1.2.4 关于扶贫开发体制的研究 | 第12页 |
1.2.5 关于扶贫开发成效和存在问题的研究 | 第12-13页 |
1.2.6 关于山区扶贫开发措施的研究 | 第13页 |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13-14页 |
1.3.1 研究的内容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4 创新之处 | 第14页 |
1.5 不足之处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农村扶贫开发的基础理论 | 第15-20页 |
2.1 农村扶贫开发的概念 | 第15页 |
2.2 扶贫开发的基础理论 | 第15-20页 |
2.2.1 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 第15-16页 |
2.2.2 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 | 第16页 |
2.2.3 循环积累因果关系理论 | 第16-17页 |
2.2.4 贫困环境理论 | 第17-18页 |
2.2.5 负所得税理论 | 第18页 |
2.2.6 人力资本投资理论 | 第18页 |
2.2.7 赋权模型理论 | 第18-20页 |
第三章 张家界市农村扶贫开发的现状 | 第20-27页 |
3.1 扶贫开发布局日趋合理 | 第20-23页 |
3.1.1 发挥旅游带动作用 | 第21页 |
3.1.2 完善农业产业配套 | 第21-22页 |
3.1.3 推进连片扶贫攻坚步伐 | 第22页 |
3.1.4 打造农业经济发展载体 | 第22-23页 |
3.1.5 落实社会保障政策 | 第23页 |
3.2 “三农”方面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 第23-27页 |
3.2.1 农民收入增长 | 第23-24页 |
3.2.2 农业产业结构优化 | 第24-25页 |
3.2.3 农村经济发展提速 | 第25-27页 |
第四章 张家界市农村扶贫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27-34页 |
4.1 张家界市农村扶贫开发存在的问题 | 第27-30页 |
4.1.1 贫困人口规模仍然较大 | 第27页 |
4.1.2 扶贫开发工作任务与实施能力间的矛盾十分突出 | 第27-28页 |
4.1.3 扶贫开发的人力资源支撑乏力 | 第28页 |
4.1.4 基础设施薄弱因素的制约广泛存在 | 第28页 |
4.1.5 扶贫开发的资金的筹集投入渠道不畅 | 第28-29页 |
4.1.6 贫困地区的小康实现程度整体相对滞后 | 第29-30页 |
4.2 张家界市扶贫开发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0-34页 |
4.2.1 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欠账过多 | 第30-31页 |
4.2.2 自然条件相对恶劣 | 第31页 |
4.2.3 产业布局失衡 | 第31-34页 |
第五章 国内外农村扶贫开发的经验与借鉴 | 第34-40页 |
5.1 国外农村扶贫开发的实践 | 第34-36页 |
5.1.1 印度农村扶贫开发的实践 | 第34-36页 |
5.1.2 哥伦比亚农村扶贫开发的实践 | 第36页 |
5.2 国内农村扶贫开发的实践 | 第36-38页 |
5.2.1 重庆农村扶贫开发的实践 | 第36-37页 |
5.2.2 广西农村扶贫开发的实践 | 第37-38页 |
5.3 国内外农村扶贫开发经验借鉴 | 第38-40页 |
第六章 张家界市农村扶贫开发的政策建议 | 第40-49页 |
6.1 优化政策配套 | 第40-43页 |
6.2 调整产业结构 | 第43页 |
6.3 开展旅游扶贫 | 第43-45页 |
6.4 强化能源保障 | 第45-46页 |
6.5 创新工作体制 | 第46-47页 |
6.6 加强组织领导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作者简历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