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目录 | 第12-15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5-35页 |
1 阅读中眼动的基本成分和理论模型 | 第16-21页 |
1.1 眼动的基本构成及功能 | 第16-18页 |
1.2 眼动控制的理论模型 | 第18-21页 |
2 中央凹和副中央凹区域的信息获取 | 第21-32页 |
2.1 中央凹区域信息的获取 | 第22-25页 |
2.2 副中央凹区域信息的获取 | 第25-32页 |
2.2.1 副中央凹区域信息的重要性 | 第25-27页 |
2.2.2 副中央凹区域信息的获取类型 | 第27-29页 |
2.2.3 副中央凹区域信息的获取时程 | 第29-32页 |
3 中文书写系统的独特性对阅读中信息加工的影响 | 第32-35页 |
第二部分 问题提出和研究框架 | 第35-43页 |
1 问题提出 | 第35-39页 |
2 研究框架 | 第39-41页 |
3 研究的意义 | 第41-43页 |
3.1 理论意义 | 第41-42页 |
3.2 实践意义 | 第42-43页 |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 第43-111页 |
研究一 中央凹文本信息的获取时间 | 第43-67页 |
问题提出 | 第43-44页 |
实验1 词n呈现时间对眼动控制和词汇通达的影响:来自双字词句的证据 | 第44-55页 |
1 研究目的与假设 | 第44-45页 |
2 研究方法 | 第45-48页 |
3 结果 | 第48-53页 |
4 讨论 | 第53-55页 |
实验2 词n呈现时间对后词汇加工的影响 | 第55-58页 |
1 研究目的与假设 | 第55页 |
2 研究方法 | 第55-56页 |
3 结果 | 第56-57页 |
4 讨论 | 第57-58页 |
实验3 词n呈现时间对眼动控制和词汇通达的影响:来自自然语句阅读背景下的证据 | 第58-63页 |
1 研究目的与假设 | 第58-59页 |
2 研究方法 | 第59-60页 |
3 结果 | 第60-63页 |
4 讨论 | 第63页 |
研究一 讨论 | 第63-67页 |
研究二 副中央凹文本信息的获取时程 | 第67-90页 |
问题提出 | 第67-69页 |
实验4 词n+1呈现时间对眼动控制和词汇通达的影响 | 第69-75页 |
1 研究目的与假设 | 第69页 |
2 研究方法 | 第69-70页 |
3 结果 | 第70-74页 |
4 讨论 | 第74-75页 |
实验5 词n-1呈现时间对眼动控制和词汇通达的影响 | 第75-80页 |
1 研究目的与假设 | 第75页 |
2 研究方法 | 第75-77页 |
3 结果 | 第77-79页 |
4 讨论 | 第79-80页 |
实验6 比较词n+1与词n-1呈现时间对眼动控制和词汇通达的影响:对比注视两侧信息的获取时间 | 第80-87页 |
1 研究目的与假设 | 第80页 |
2 研究方法 | 第80-82页 |
3 结果 | 第82-86页 |
4. 讨论 | 第86-87页 |
研究二 讨论 | 第87-90页 |
研究三 文本信息获取时间的发展 | 第90-111页 |
问题提出 | 第90-92页 |
实验7 儿童和成人获取文本信息时间的比较 | 第92-101页 |
1 研究目的与假设 | 第92-93页 |
2 研究方法 | 第93-94页 |
3 结果 | 第94-100页 |
4 讨论 | 第100-101页 |
实验8 再探儿童和成人文本信息的获取时间 | 第101-108页 |
1 研究目的与假设 | 第101-102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02页 |
3 结果 | 第102-107页 |
4 讨论 | 第107-108页 |
研究三 讨论 | 第108-111页 |
第四部分 总讨论 | 第111-124页 |
1 知觉广度内不同位置文本信息的获取时间 | 第111-114页 |
2 眼动控制理论模型对文本信息获取时间的解释 | 第114-115页 |
3 消失文本对眼动控制的影响 | 第115-118页 |
4 文本信息获取时间的发展特点 | 第118-121页 |
5 研究的创新和展望 | 第121-124页 |
第五部分 研究结论 | 第124-125页 |
第六部分 参考文献 | 第125-140页 |
致谢 | 第140-1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