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1.3.1 人才培养模式 | 第13-14页 |
1.3.2 国际邮轮乘务专业 | 第14页 |
1.4 文献综述 | 第14-18页 |
1.4.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1.4.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7-18页 |
1.5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1.6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6.1 文献法 | 第19页 |
1.6.2 调查法 | 第19-20页 |
2 高职院校国际邮轮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 第20-25页 |
2.1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2.1.1 实用主义的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观 | 第20页 |
2.1.2 综合职业能力教育观 | 第20-21页 |
2.1.3 战略管理理论 | 第21-22页 |
2.2 国际邮轮乘务专业设置情况 | 第22-23页 |
2.3 高职院校国际邮轮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 第23-25页 |
2.3.1 校企一体模式 | 第23页 |
2.3.2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 第23-24页 |
2.3.3 “2+1”模式 | 第24-25页 |
3 基于企业视角的邮轮乘务人才需求调查分析 | 第25-33页 |
3.1 问卷设计与样本说明 | 第25-26页 |
3.2 调查过程 | 第26页 |
3.3 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26-33页 |
3.3.1 邮轮企业人才数量需求分析 | 第26-27页 |
3.3.2 邮轮企业人才类型需求分析 | 第27-28页 |
3.3.3 邮轮企业人才素质需求分析 | 第28-33页 |
4 T学院国际邮轮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调查分析 | 第33-43页 |
4.1 问卷设计与样本说明 | 第33页 |
4.2 调查过程 | 第33页 |
4.3 调研结果与分析 | 第33-36页 |
4.3.1 工作状况分析 | 第33-34页 |
4.3.2 岗位能力素质分析 | 第34-35页 |
4.3.3 对学校人才培养的建议 | 第35-36页 |
4.4 T学院国际邮轮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介绍 | 第36-39页 |
4.4.1 培养模式现状 | 第36-38页 |
4.4.2 取得的经验 | 第38-39页 |
4.5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9-43页 |
4.5.1 存在的问题 | 第39-41页 |
4.5.2 原因分析 | 第41-43页 |
5 高职国际邮轮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对策 | 第43-51页 |
5.1 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理念 | 第43-44页 |
5.1.1 为“顾客”服务理念 | 第43-44页 |
5.1.2 “互联网+教育”理念 | 第44页 |
5.2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 第44-45页 |
5.2.1 坚持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需求目标相适应的原则 | 第44-45页 |
5.2.2 人才培养目标要合理、明确、清晰 | 第45页 |
5.3 重视隐性课程、优化课程内容 | 第45-47页 |
5.3.1 重视隐性课程的作用 | 第45-46页 |
5.3.2 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 | 第46-47页 |
5.4 改革提升教学方式 | 第47-48页 |
5.4.1 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策略 | 第47页 |
5.4.2 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 第47-48页 |
5.5 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体系 | 第48-51页 |
5.5.1 积极开门办学,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 第48页 |
5.5.2 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 第48-49页 |
5.5.3 建立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机制 | 第49-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附录 | 第56-64页 |
后记 | 第64-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