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3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二、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创新之处和结构 | 第12-13页 |
第一章 中小企业集合票据概述 | 第13-20页 |
一、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的产生背景、历程与现状 | 第13-14页 |
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 | 第14-16页 |
(一) 集合票据的概念、属性 | 第14页 |
(二) 集合票据的特征 | 第14-15页 |
(三) 集合票据的作用 | 第15-16页 |
三、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的发行 | 第16-20页 |
(一) 发行要素 | 第16-18页 |
(二) 发行程序 | 第18-20页 |
第二章 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与其它融资方式的比较 | 第20-27页 |
一、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与银行贷款的区别 | 第20-22页 |
(一) 从融资属性上看 | 第20页 |
(二) 从工作流程上看 | 第20-21页 |
(三) 从产品结构上看 | 第21页 |
(四) 从发行方式方面进行比较 | 第21-22页 |
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与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的区别 | 第22-24页 |
(一) 相同点 | 第22-23页 |
(二) 不同点 | 第23-24页 |
三、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与其它债券的区别 | 第24-27页 |
(一) 集合票据与企业债的区别 | 第25-26页 |
(二) 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与公司债的区别 | 第26-27页 |
第三章 中小企业集合票据涉及的法律问题 | 第27-43页 |
一、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的法律关系 | 第27-33页 |
(一) 集合票据买卖法律关系 | 第28-29页 |
(二) 发行企业之间的法律关系 | 第29页 |
(三) 发行企业与主承销商之间的法律关系 | 第29-30页 |
(四) 发行企业与中介机构之间的法律关系 | 第30-31页 |
(五) 发行企业与信用增进机构之间的法律关系 | 第31页 |
(六) 集合票据流通中的投资者之间的法律关系 | 第31-32页 |
(七) 中国交易商协会与集合票据参与主体之间的市场监管法律关系 | 第32-33页 |
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的不足与风险 | 第33-39页 |
(一) 立法层面 | 第33-34页 |
(二) 市场准入制度不足并存在较大风险 | 第34-35页 |
(三) 过度依赖担保体系 | 第35-37页 |
(四) 信用评级的问题 | 第37页 |
(五) 信息披露的问题 | 第37页 |
(六) 主承销人的职责问题 | 第37-38页 |
(七) 按份负债的问题 | 第38-39页 |
三、完善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的相关建议 | 第39-43页 |
(一) 宏观制度层面的建立和完善 | 第39-40页 |
(二) 建立完善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的准入机制 | 第40页 |
(三) 建立健全信用增进模式 | 第40-41页 |
(四) 建立中介机构责任体系 | 第41页 |
(五) 对于集合票据如何“按份”应当建立相关机制 | 第41-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