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保存亚洲棉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4-21页 |
·遗传多样性概述 | 第14-17页 |
·遗传多样性的概念 | 第14页 |
·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 | 第14-17页 |
·我国亚洲棉地方品种的世界地位 | 第17页 |
·我国亚洲棉保存历史及现状 | 第17页 |
·亚洲棉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形态标记多样性 | 第17-18页 |
·生化标记多样性 | 第18页 |
·细胞学标记多样性 | 第18-19页 |
·分子标记多样性 | 第19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9-21页 |
第二章 表型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21-44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21-27页 |
·试验材料 | 第21-26页 |
·试验方法 | 第26页 |
·数据采集 | 第26页 |
·数据处理和分析 | 第26-2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7-44页 |
·方差分析 | 第27-28页 |
·表型性状多样性分析 | 第28-30页 |
·表型性状的频数分布 | 第30-37页 |
·相关性分析 | 第37-39页 |
·表型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 | 第39-44页 |
第三章 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44-5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4-45页 |
·试验材料 | 第44页 |
·SSR 引物来源 | 第44页 |
·试验方法 | 第44-4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5-58页 |
·SSR 引物的筛选 | 第45-48页 |
·SSR 标记多态性分析 | 第48-50页 |
·部分种质的特异性标记 | 第50-51页 |
·不同棉区种质间的遗传差异比较 | 第51-53页 |
·200 份种质的遗传相似性及聚类分析 | 第53-58页 |
第四章 表型与分子标记的综合聚类分析 | 第58-62页 |
·综合遗传距离分析 | 第58页 |
·综合聚类分析 | 第58-62页 |
第五章 讨论 | 第62-66页 |
·三种聚类结果的比较 | 第62页 |
·关于部分种质的推断 | 第62-63页 |
·加强亚洲棉的引种工作 | 第63-64页 |
·关于叶形和茎色的分级与赋值 | 第64页 |
·关于亚洲棉的形态分类 | 第64-66页 |
第六章 全文结论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附录:亚洲棉表型多样性图片 | 第72-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作者简介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