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25页 |
·烟草及烟草基因组计划研究概述 | 第12-13页 |
·烟草种的起源 | 第12页 |
·烟草基因组计划研究概述 | 第12-13页 |
·突变体与植物突变体库 | 第13页 |
·突变体库的构建方法 | 第13-18页 |
·自发突变 | 第14页 |
·物理诱变 | 第14-15页 |
·化学诱变 | 第15-17页 |
·插入突变 | 第17-18页 |
·RNA 干涉 | 第18页 |
·突变体的分子鉴定 | 第18-21页 |
·反向遗传学TILLING 技术 | 第18-20页 |
·分子标记的原理及应用 | 第20页 |
·T-DNA 插入侧翼序列的分离方法 | 第20-21页 |
·筛选烟草突变体的重要性状与生理生化指标 | 第21-23页 |
·烟草的重要性状 | 第22-23页 |
·与烟草品质相关的重要生理生化指标 | 第23页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目的和意义 | 第23页 |
·主要内容 | 第23-24页 |
·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第二章 甲基磺酸乙酯(EMS)对烤烟种子发芽率的处理效应 | 第25-31页 |
·材料仪器和试剂 | 第25-26页 |
·烟草材料 | 第25页 |
·主要仪器 | 第25页 |
·常用药品和试剂 | 第25-26页 |
·试验方法和步骤 | 第26页 |
·EMS 溶液的配制 | 第26页 |
·不同烤烟种子的EMS 处理过程 | 第26页 |
·观察记载和统计方法 | 第2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6-29页 |
·EMS 对烤烟发芽率的影响 | 第26-28页 |
·EMS 对烤烟种苗根长的影响 | 第28-29页 |
·讨论 | 第29-31页 |
第三章 EMS 突变体库创建及表型分析 | 第31-3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1-32页 |
·材料 | 第31页 |
·方法 | 第31-3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2-35页 |
·M1 代诱变效应分析 | 第32-33页 |
·M2 代的田间表现和突变体特性 | 第33-35页 |
·雄蕊突变株 | 第35页 |
·M3 代的田间表现 | 第35页 |
·讨论 | 第35-37页 |
第四章 EMS 诱变的突变体的SSR 分析 | 第37-4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7-39页 |
·材料 | 第37页 |
·方法 | 第37-3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9-42页 |
·DNA 的提取 | 第39页 |
·用于SSR 分析的部分突变体农艺性状 | 第39-40页 |
·突变株的SSR 标记 | 第40-42页 |
·讨论 | 第42-43页 |
第五章 CEL I 酶的粗提取及在点突变检测中的应用 | 第43-5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3-44页 |
·提取材料 | 第43-44页 |
·仪器 | 第44页 |
·药品和试剂 | 第44页 |
·试验方法和步骤 | 第44-47页 |
·CEL I 酶的粗提取 | 第44-45页 |
·提取物的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 第45-46页 |
·PCR 扩增及杂合双链的形成 | 第46页 |
·CEL I 酶切割杂合双链 | 第46页 |
·样品纯化 | 第46页 |
·电泳分析 | 第46-4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7-48页 |
·CEL I 酶粗提取 | 第47页 |
·CEL I 酶切割杂合双链 | 第47-48页 |
·讨论 | 第48-50页 |
第六章 烟草激活标签突变体库的筛选及侧翼序列分析 | 第50-57页 |
·材料仪器和试剂 | 第50页 |
·烟草材料 | 第50页 |
·主要仪器 | 第50页 |
·常用药品和试剂 | 第50页 |
·试验方法和步骤 | 第50-53页 |
·T1 代的田间种植与性状调查 | 第50-51页 |
·T-DNA 插入株的DNA 提取 | 第51页 |
·PCR-walking 法扩增 | 第51-5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3-55页 |
·烟草T-DNA 插入T1 代的表型鉴定 | 第53-54页 |
·烟草T-DNA 插入侧翼序列的分离及同源性查找 | 第54-55页 |
·讨论 | 第55-57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结论 | 第57页 |
·创新点 | 第57页 |
·工作展望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个人简介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