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3-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引言 | 第12-14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4-50页 |
2.1 前言 | 第14-15页 |
2.2 锂离子电池简介 | 第15-18页 |
2.2.1 锂离子电池的历史背景 | 第15-17页 |
2.2.2 锂离子电池的结构和原理 | 第17-18页 |
2.3 锂离子电池材料 | 第18-38页 |
2.3.1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 第18-22页 |
2.3.2 电解液 | 第22页 |
2.3.3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 第22-38页 |
2.4 TiO_2概述 | 第38-40页 |
2.4.1 锐钛矿 | 第38-39页 |
2.4.2 金红石 | 第39页 |
2.4.3 TiO_2-B | 第39-40页 |
2.4.4 板钛矿TiO_2 | 第40页 |
2.5 TiO_2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40-45页 |
2.6 空心结构的合成方法 | 第45-47页 |
2.6.1 硬模板法 | 第45-46页 |
2.6.2 软模板法 | 第46页 |
2.6.3 无模板法 | 第46-47页 |
2.7 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47-50页 |
3 多壳层TiO_2微纳米空心球的制备及其锂离子电池性能研究 | 第50-76页 |
3.1 引言 | 第50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0-55页 |
3.2.1 化学试剂及实验仪器 | 第50-51页 |
3.2.2 合成方法 | 第51-54页 |
3.2.3 表征方法 | 第54-55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5-74页 |
3.3.1 碳球模板的表征 | 第55页 |
3.3.2 多壳层TiO_2空心微球的表征 | 第55-61页 |
3.3.3 多壳层TiO_2空心微球的形成机理 | 第61-65页 |
3.3.4 多壳层TiO_2空心微球的锂离子电池性能研究 | 第65-7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4 TiO_2纳米空心球及介孔球的制备及其锂离子电池性能研究 | 第76-98页 |
4.1 引言 | 第76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76-80页 |
4.2.1 化学试剂及实验仪器 | 第76-77页 |
4.2.2 合成方法 | 第77-79页 |
4.2.3 表征方法 | 第79-80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80-97页 |
4.3.1 准纳米级碳球模板的形貌表征 | 第80-81页 |
4.3.2 TiO_2纳米空心球及介孔球的表征 | 第81-88页 |
4.3.3 纳米级TiO_2空心球及介孔球的形成机理 | 第88-90页 |
4.3.4 纳米级TiO_2空心球及介孔球的锂离子电池性能研究 | 第90-9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5 双壳层锐钛矿/TiO_2-B空心微球的制备及其锂离子电池性能研究 | 第98-116页 |
5.1 引言 | 第98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98-101页 |
5.2.1 化学试剂及实验仪器 | 第98-99页 |
5.2.2 合成方法 | 第99-100页 |
5.2.3 表征方法 | 第100-101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101-113页 |
5.3.1 锐钛矿/TiO_2-B空心微球的形貌表征 | 第101-103页 |
5.3.2 锐钛矿/TiO_2-B空心微球的HRTEM及物相表征 | 第103-105页 |
5.3.3 锐钛矿/TiO_2-B空心微球的比表面及孔分布 | 第105-106页 |
5.3.4 锐钛矿/TiO_2-B空心微球的锂离子电池性能研究 | 第106-11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13-116页 |
6 多壳层TiO_2空心球的其他应用探索 | 第116-126页 |
6.1 引言 | 第116页 |
6.2 实验部分 | 第116-119页 |
6.2.1 化学试剂及实验仪器 | 第116-117页 |
6.2.2 制备方法 | 第117-118页 |
6.2.3 表征方法 | 第118-119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119-125页 |
6.3.1 多壳层TiO_2空心球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应用 | 第119-123页 |
6.3.2 多壳层TiO_2-B空心球在光催化方面的应用 | 第123-125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25-126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26-128页 |
参考文献 | 第128-146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 第146-150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