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3-15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论文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武汉市社会经济及水资源概况 | 第15-20页 |
2.1 社会和经济产业概况 | 第15-17页 |
2.1.1 社会人口概况 | 第15页 |
2.1.2 经济发展概况 | 第15-16页 |
2.1.3 产业结构概况 | 第16-17页 |
2.2 水资源概况 | 第17-20页 |
2.2.1 供水概况 | 第17-18页 |
2.2.2 用水概况 | 第18-19页 |
2.2.3 节水概况 | 第19-20页 |
第三章 武汉市工业概况及其用水研究方案 | 第20-25页 |
3.1 武汉市工业概况 | 第20-22页 |
3.1.1 工业结构概况 | 第20-21页 |
3.1.2 工业用水概况 | 第21-22页 |
3.2 工业用水研究方案 | 第22-25页 |
3.2.1 工业用水趋势研究方案 | 第22-24页 |
3.2.2 工业节水评价及对策研究方案 | 第24-25页 |
第四章 武汉市工业用水趋势研究 | 第25-43页 |
4.1 武汉市工业用水影响因素研究 | 第25-28页 |
4.1.1 工业节水因素 | 第25-26页 |
4.1.2 经济规模因素 | 第26-27页 |
4.1.3 产业结构因素 | 第27页 |
4.1.4 价格杠杆因素 | 第27-28页 |
4.2 回归分析法的工业用水趋势研究 | 第28-35页 |
4.2.1 回归分析法概述 | 第28-29页 |
4.2.2 回归分析法原理 | 第29-30页 |
4.2.3 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和检验 | 第30-31页 |
4.2.4 武汉市工业用水趋势回归模型构建 | 第31-33页 |
4.2.5 武汉市工业用水趋势回归模型应用 | 第33-35页 |
4.3 系统动力学法的工业用水趋势研究 | 第35-41页 |
4.3.1 系统动力学法概述 | 第35页 |
4.3.2 系统动力学建模原理 | 第35页 |
4.3.3 系统动力学建模步骤 | 第35-36页 |
4.3.4 武汉市工业用水趋势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 第36-40页 |
4.3.5 武汉市工业用水趋势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应用 | 第40-41页 |
4.4 工业用水趋势研究结论 | 第41-42页 |
4.4.1 两种预测结果对比 | 第41页 |
4.4.2 预测结果分析 | 第41-4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五章 武汉市工业节水评价及对策 | 第43-61页 |
5.1 工业用水评价指标体系 | 第43-48页 |
5.1.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43-44页 |
5.1.2 工业用水量化指标 | 第44-45页 |
5.1.3 工业节水指标 | 第45-47页 |
5.1.4 工业节水指标的选择 | 第47-48页 |
5.2 工业节水评价模型 | 第48-52页 |
5.2.1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8-51页 |
5.2.2 综合指数计算 | 第51-52页 |
5.3 工业节水评价 | 第52-55页 |
5.3.1 评价指标对比分析 | 第52-53页 |
5.3.2 综合指数对比分析 | 第53-55页 |
5.4 武汉市工业节水存在的问题 | 第55页 |
5.5 武汉市工业节水目标及对策 | 第55-59页 |
5.5.1 产业结构调整 | 第56页 |
5.5.2 管理保障措施 | 第56-58页 |
5.5.3 工业节水先进技术应用 | 第58-59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附录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