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前言 | 第9-10页 |
第2章 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的概述 | 第10-17页 |
2.1 非法证据的界定 | 第10-12页 |
2.1.1 非法证据界定 | 第10页 |
2.1.2 广义上的非法证据排除 | 第10-11页 |
2.1.3 狭义上的非法证据排除 | 第11-12页 |
2.2 非法证据排出规则的确立 | 第12-13页 |
2.2.1 非法证据排除的历史 | 第12页 |
2.2.2 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确立的过程 | 第12-13页 |
2.3 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的内涵 | 第13-14页 |
2.4 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的价值 | 第14-17页 |
2.4.1 有利于维持社会秩序 | 第14-15页 |
2.4.2 有利于实现实体正义 | 第15页 |
2.4.3 有利于我国人权保障 | 第15-17页 |
第3章 非法证据排除的法律及法理依据 | 第17-21页 |
3.1 非法证据排除的法律依据 | 第17-19页 |
3.1.1 刑诉法及司法解释依据 | 第17页 |
3.1.2 国际法依据 | 第17-18页 |
3.1.3 “两个证据”中关于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的规定 | 第18-19页 |
3.2 非法证据排除的法理依据 | 第19-21页 |
3.2.1 人权保障理论 | 第19页 |
3.2.2 程序正义理论 | 第19-21页 |
第4章 国际上关于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的研究 | 第21-26页 |
4.1 美国非法证据排除制度 | 第21-22页 |
4.2 德国非法证据排除制度 | 第22-23页 |
4.3 日本非法证据排除制度 | 第23-24页 |
4.4 国际上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的比较 | 第24-26页 |
4.4.1 适用方式不同 | 第24页 |
4.4.2 适用时间不同 | 第24-25页 |
4.4.3 适用依据不同 | 第25-26页 |
第5章 我国学术界关于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的争议 | 第26-29页 |
5.1 真实肯定说 | 第26-27页 |
5.2 原则排除说 | 第27页 |
5.3 完全排除说 | 第27-29页 |
第6章 我国新刑诉中非法证据排除的规定 | 第29-34页 |
6.1 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的变换 | 第29页 |
6.2 非法证据排除程序概述 | 第29-30页 |
6.3 非法证据排除模式 | 第30-32页 |
6.3.1 证据排除的理想模式 | 第30-31页 |
6.3.2 毒树之果的处理 | 第31-32页 |
6.3.3 检察机关对非法取证的监督 | 第32页 |
6.4 新非法证据制度的各项标准 | 第32-34页 |
6.4.1 排除程序 | 第32页 |
6.4.2 排除模式 | 第32-33页 |
6.4.3 证明责任 | 第33页 |
6.4.4 证明对象 | 第33页 |
6.4.5 证明标准 | 第33页 |
6.4.6 证明方式 | 第33-34页 |
第7章 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 第34-37页 |
7.1 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的不足 | 第34-35页 |
7.1.1 录音录像相关规定的立法缺陷 | 第34页 |
7.1.2 侦查行为违法监督机制不完善 | 第34页 |
7.1.3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缺乏相关制度 | 第34-35页 |
7.2 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的完善 | 第35-37页 |
7.2.1 完善全程录音录像制度立法 | 第35-36页 |
7.2.2 完善司法法律监督机制 | 第36页 |
7.2.3 完善不得自证其罪相关法律 | 第36-37页 |
总结 | 第37-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