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前言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微球材料 | 第9-11页 |
1.2.1 合成高分子材料 | 第9-10页 |
1.2.2 天然高分子材料 | 第10-11页 |
1.3 微球的制备方法 | 第11-13页 |
1.3.1 自组装法 | 第12页 |
1.3.2 喷雾干燥法 | 第12页 |
1.3.3 离子交联法 | 第12-13页 |
1.3.4 乳化交联法 | 第13页 |
1.4 微球的理化特性 | 第13-15页 |
1.4.1 微球粒径 | 第13-14页 |
1.4.2 微球载药量 | 第14页 |
1.4.3 微球的药物包封率 | 第14-15页 |
1.4.4 微球释药性能 | 第15页 |
1.5 微球的应用 | 第15-18页 |
1.5.2 细胞培养微载体 | 第16-17页 |
1.5.3 非病毒基因转染载体 | 第17页 |
1.5.4 药物载体 | 第17-18页 |
1.6 本课题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第2章 人羊膜间充质细胞分离纯化 | 第19-26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9-22页 |
2.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19-20页 |
2.1.2 主要溶液配制 | 第20-21页 |
2.1.3 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纯化 | 第21-22页 |
2.1.4 hAMSCs冻存 | 第22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22-24页 |
2.2.1 hAMSCs生长 | 第22-24页 |
2.2.2 hAMSCs的培养 | 第24页 |
2.3 结论 | 第24-26页 |
第3章 仿生多孔细胞微球载体制备 | 第26-37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6-31页 |
3.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26-27页 |
3.1.2 主要溶液配制 | 第27-28页 |
3.1.3 胶原蛋白提取 | 第28-29页 |
3.1.4 仿生多孔细胞微球载体制备 | 第29-30页 |
3.1.5 微球培养hAMSCs | 第30-31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31-36页 |
3.2.1 胶原蛋白纯度和类型 | 第31页 |
3.2.2 微球SEM表征 | 第31-33页 |
3.2.3 微球粒径分析 | 第33-34页 |
3.2.4 微球培养hAMSCs | 第34-36页 |
3.3 结论 | 第36-37页 |
第4章 羧甲基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应用 | 第37-48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37-40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37页 |
4.1.2 主要实验药品 | 第37-38页 |
4.1.3 主要实验仪器 | 第38页 |
4.1.4 主要溶液配制 | 第38-39页 |
4.1.5 胶原多肽制备 | 第39页 |
4.1.6 羧甲基壳聚糖微球制备 | 第39-40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40-46页 |
4.2.0 不同酶组合水解胶原多肽的单次抗辐射性能 | 第40-41页 |
4.2.1 微球SEM分析 | 第41-42页 |
4.2.2 微球粒径分析 | 第42页 |
4.2.3 不同浓度多肽微球对单次X射线照射淋巴细胞活性影响 | 第42-43页 |
4.2.4 CMCs微球对紫外辐射小鼠的保护作用 | 第43-46页 |
4.3 结论 | 第46-48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8-50页 |
5.1 结论 | 第48-49页 |
5.2 创新之处 | 第49页 |
5.3 建议与展望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主要成果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