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1.1.1 城市发展面临诸多问题 | 第10页 |
1.1.2 城市洪涝现象问题严重 | 第10-11页 |
1.1.3 西安城市自然环境与城市生态环境现状 | 第11-12页 |
1.1.4 海绵城市的提出 | 第12-13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页 |
1.3 研究方法与框架 | 第13-16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1.3.2 研究框架 | 第15-16页 |
2.LID理念研究 | 第16-25页 |
2.1 LID的背景 | 第16-17页 |
2.2 LID的概念 | 第17页 |
2.3 LID的发展 | 第17-18页 |
2.4 LID的内容 | 第18页 |
2.5 低影响开发与其他相关雨洪管理系统对比 | 第18-24页 |
2.5.1 最佳雨洪管理措施BMPS(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 | 第19页 |
2.5.2 可持续水资源系统SUDS(Sustainable Urban Drainage Systems) | 第19-20页 |
2.5.3 水敏感城市设计WSUD(Water Senstive Urban Design) | 第20页 |
2.5.4 NDS自然开放式排水系统 | 第20-21页 |
2.5.5 EUWFD欧盟水框架指令(Water Framework Directive,WFD) | 第21-22页 |
2.5.6 GI绿色基础设施理论系统 | 第22-23页 |
2.5.7 低影响开发与其他雨洪管理系统对比 | 第23-24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3.结合LID理念公园实例研究 | 第25-32页 |
3.1 台湾台中秋红谷公园 | 第25-28页 |
3.1.1 项目背景 | 第25页 |
3.1.2 LID理念指导下的景观设计 | 第25-26页 |
3.1.3 LID指导下的LID设施设计 | 第26-28页 |
3.2 多伦多corktown公园 | 第28-29页 |
3.2.1 项目背景 | 第28页 |
3.2.2 Corktown公园的场地生态设计 | 第28-29页 |
3.3 哈尔滨群力湿地雨洪公园 | 第29-31页 |
3.3.1 项目背景 | 第29-30页 |
3.3.2 LID理念指导下的景观设计 | 第30-3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4.结合LID的公园规划设计 | 第32-68页 |
4.1 低影响开发下的指导原则 | 第32-33页 |
4.1.1 调查场地水文条件并保护水敏感区域 | 第32页 |
4.1.2 分区域控制规划场地 | 第32页 |
4.1.3 在源头上控制雨水 | 第32-33页 |
4.1.4 使用LID措施代替传统工程措施 | 第33页 |
4.1.5 创建丰富的景观 | 第33页 |
4.2 LID低影响开发技术措施 | 第33-52页 |
4.2.1 渗滤(透)系统 | 第35-43页 |
4.2.2 过滤系统 | 第43-47页 |
4.2.3 输送系统 | 第47-49页 |
4.2.4 储存再利用技术 | 第49-52页 |
4.3 基于LID理念公园规划设计 | 第52-66页 |
4.3.1 基于LID理念公园规划设计的特点 | 第52-53页 |
4.3.2 结合LID的公园设计 | 第53-66页 |
4.3.3 设计程序 | 第6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5.白马河公园案例研究 | 第68-97页 |
5.1 沣西新城概述 | 第68-73页 |
5.2 白马河公园基本概况 | 第73-76页 |
5.2.1 白马河公园与沣西新城的关系 | 第73-74页 |
5.2.2 基地环境分析 | 第74页 |
5.2.3 基地现状基础分析 | 第74-76页 |
5.3 白马河公园方案简介 | 第76-78页 |
5.3.1 生之景——弹性城市界面 | 第77-78页 |
5.3.2 生之源——核心生态区 | 第78页 |
5.3.3 生之境——生态体验与活动区 | 第78页 |
5.4 结合LID策略的白马河公园竖向设计研究 | 第78-80页 |
5.5 结合LID策略的雨水设施设计 | 第80-86页 |
5.5.1 雨水处理设施的位置设计 | 第80-81页 |
5.5.2 雨水处理设施的构造 | 第81-86页 |
5.6 LID计算方法与结果 | 第86-88页 |
5.6.1 软件介绍 | 第86页 |
5.6.2 软件汇水单元模拟原理 | 第86页 |
5.6.3 地面汇流模拟原理 | 第86-87页 |
5.6.4 一般计算 | 第87页 |
5.6.5 计算结果 | 第87-88页 |
5.7 种植设计 | 第88-89页 |
5.8 白马河公园多方案比较 | 第89-96页 |
5.8.1 尊重原始地形的景观方案 | 第90-91页 |
5.8.2 集中型雨水汇水的景观方案 | 第91-93页 |
5.8.3 分散式雨水汇水景观方案 | 第93-94页 |
5.8.4 单一排水方向的景观方案 | 第94-95页 |
5.8.5 白马河公园和上述方案的比较 | 第95-96页 |
5.9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6.结论 | 第97-99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97-98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98-99页 |
致谢 | 第99-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3页 |
图表目录 | 第103-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