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2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20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5-20页 |
1.2.3 相关文献评述 | 第20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1.3.2 论文技术路线 | 第22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22页 |
1.5 主要创新之处 | 第22-25页 |
2 盈余管理与成本粘性的相关理论 | 第25-43页 |
2.1 盈余管理的相关理论 | 第25-30页 |
2.1.1 盈余管理的概念界定 | 第25-26页 |
2.1.2 盈余管理的动机分析 | 第26-28页 |
2.1.3 盈余管理的方式介绍 | 第28-30页 |
2.2 成本粘性的相关理论 | 第30-43页 |
2.2.1 成本粘性的概念界定 | 第30-34页 |
2.2.2 成本粘性的成因分析 | 第34-36页 |
2.2.3 成本粘性的影响因素 | 第36-42页 |
2.2.4 成本粘性的经济后果 | 第42-43页 |
3 盈余管理对成本粘性影响的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第43-53页 |
3.1 盈余管理与成本粘性的理论基础 | 第43-44页 |
3.1.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43页 |
3.1.2 不完全契约理论 | 第43-44页 |
3.2 盈余管理的动因分析 | 第44-46页 |
3.2.1 委托代理理论与盈余管理 | 第44-45页 |
3.2.2 不完全契约理论与盈余管理 | 第45-46页 |
3.3 成本粘性的作用机制 | 第46-47页 |
3.3.1 成本粘性与委托代理理论 | 第46页 |
3.3.2 成本粘性与不完全契约理论 | 第46-47页 |
3.4 盈余管理对成本粘性影响的机理分析 | 第47-48页 |
3.5 研究假设的提出 | 第48-53页 |
3.5.1 成本粘性存在性的假设 | 第49页 |
3.5.2 盈余管理动机对成本粘性影响的假设 | 第49-50页 |
3.5.3 盈余管理方式对成本粘性影响的假设 | 第50-53页 |
4 盈余管理对企业成本粘性影响的实证研究 | 第53-79页 |
4.1 变量设计 | 第53-60页 |
4.1.1 被解释变量 | 第53-54页 |
4.1.2 解释变量 | 第54-58页 |
4.1.3 控制变量 | 第58-60页 |
4.2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 第60-61页 |
4.2.1 样本选取 | 第60-61页 |
4.2.2 数据来源 | 第61页 |
4.3 模型构建 | 第61-64页 |
4.3.1 成本粘性存在性的模型 | 第61页 |
4.3.2 盈余管理动机对成本粘性影响的模型 | 第61-63页 |
4.3.3 盈余管理方式对成本粘性影响的模型 | 第63-64页 |
4.4 描述性统计 | 第64-67页 |
4.5 回归分析 | 第67-79页 |
4.5.1 成本粘性存在性的回归分析 | 第67-68页 |
4.5.2 盈余管理动机对成本粘性的回归分析 | 第68-73页 |
4.5.3 盈余管理方式对成本粘性影响的回归分析 | 第73-79页 |
5 对策建议 | 第79-85页 |
5.1 树立成本粘性客观存在的意识,提高成本决策的准确性 | 第79-80页 |
5.1.1 严格控制成本费用的变化情况 | 第79页 |
5.1.2 密切关注目标客户群和产品的增值空间 | 第79页 |
5.1.3 降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 | 第79-80页 |
5.1.4 提高非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 | 第80页 |
5.2 完善绩效评估体系,控制成本粘性水平 | 第80-81页 |
5.2.1 构建包含成本粘性指标的绩效考核体系 | 第80-81页 |
5.2.2 改善管理层的报酬激励机制 | 第81页 |
5.3 健全内部治理结构,把握粘性变动趋势 | 第81-83页 |
5.3.1 建立科学高效的工作机制 | 第81-82页 |
5.3.2 完善企业的成本预算体系 | 第82页 |
5.3.3 加强独立董事制度建设 | 第82-83页 |
5.3.4 构建股东全面制衡体系 | 第83页 |
5.3.5 改进企业的资本结构 | 第83页 |
5.4 识别盈余管理行为,降低粘性的负面影响 | 第83-85页 |
5.4.1 提高对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辨别能力 | 第83-84页 |
5.4.2 强化财务分析师队伍建设 | 第84页 |
5.4.3 改善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 | 第84页 |
5.4.4 加强政府的监管作用 | 第84-85页 |
6 结论及展望 | 第85-87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85页 |
6.2 研究局限性 | 第85-86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5页 |
附录 | 第95-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