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1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9-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1.2 选题目的 | 第10-11页 |
1.1.3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1.2.1 低碳经济和CO_2减排的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1.2.2 贸易的环境效应以及可再生能源装备贸易的相关研究 | 第13-16页 |
1.2.3 电力部门预测方法的相关研究 | 第16-17页 |
1.3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第17-20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1.3.3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4 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第20-21页 |
1.4.1 本文的创新点 | 第20页 |
1.4.2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20-21页 |
第2章 模型、方法和数据来源 | 第21-26页 |
2.1“海丝”国家可再生能源装机需求预测模型 | 第21-23页 |
2.1.1 DGM(2.1)模型的构建 | 第21-22页 |
2.1.2 DGM(2.1)模型的精度检验标准 | 第22-23页 |
2.2 可再生能源出口装备新增年发电量的计算方法 | 第23-24页 |
2.3“海丝”各国电力部门CO_2减排量的计算方法 | 第24-25页 |
2.4 数据来源 | 第25-26页 |
第3章“海丝”国家可再生能源装机需求分析 | 第26-35页 |
3.1“海丝”各国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背景 | 第26-27页 |
3.2 利用DGM(2.1)模型预测装机需求量 | 第27-32页 |
3.2.1“海丝”国家可再生能源装机需求分析 | 第27-29页 |
3.2.2 DGM(2.1)对装机需求的模拟值及精度分析 | 第29-32页 |
3.3 太阳能、风能装机总需求的预测 | 第32页 |
3.4“海丝”国家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展望 | 第32-35页 |
第4章 中国可再生能源出口装备对“海丝”国家的CO_2减排的贡献 | 第35-43页 |
4.1 中国可再生能源装备的总出口 | 第35-37页 |
4.1.1 太阳能电池 | 第35-36页 |
4.1.2 风力发电机组 | 第36-37页 |
4.2 中国对“海丝”国家可再生能源装备的出口 | 第37-38页 |
4.3 可再生能源装备出口带来的新增年发电量 | 第38-40页 |
4.4 中国可再生能源出口装备对各国CO_2减排的贡献 | 第40-41页 |
4.5 中国对“海丝”国家可再生能源装备出口展望 | 第41-43页 |
第5章 结论分析及建议 | 第43-48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43-45页 |
5.1.1“海丝”国家可再生能源装机需求实现量的突破,贸易需求大 | 第43-44页 |
5.1.2 太阳能电池出口具备量的优势,中小型风电机出口利润薄弱 | 第44页 |
5.1.3 太阳能电池CO_2减排贡献最大,风力发电机减排不具备优势 | 第44-45页 |
5.2 对策与建议 | 第45-48页 |
5.2.1 关注各国可再生能源政策变化,抓住贸易机会 | 第45-46页 |
5.2.2 可再生能源企业需做好技术转型 | 第46页 |
5.2.3 加强太阳能光伏电池技术管理,增强出口实力 | 第46页 |
5.2.4 大力扶持中小型风电产业 | 第46-47页 |
5.2.5 努力发掘其他可再生能源贸易机会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附录 | 第52-54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