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3 文献述评 | 第13-14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4 创新点与不足 | 第14-15页 |
1.5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15-17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5.2 研究框架 | 第16-17页 |
第二章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动因分析—基于舞弊三角理论 | 第17-24页 |
2.1 舞弊三角理论概述 | 第17页 |
2.2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压力因素 | 第17-19页 |
2.3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机会因素 | 第19-23页 |
2.4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借口因素 | 第23-24页 |
第三章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常用手段及识别分析 | 第24-32页 |
3.1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惯用手段 | 第24-28页 |
3.2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识别的技巧 | 第28-32页 |
第四章 案例分析——以华锐风电财务舞弊为例 | 第32-53页 |
4.1 案例背景 | 第32-33页 |
4.2 舞弊动因的具体分析——基于舞弊三角理论 | 第33-41页 |
4.2.1 压力层面 | 第33-34页 |
4.2.2 机会层面 | 第34-41页 |
4.2.3 借口层面 | 第41页 |
4.3 手段及识别的具体分析 | 第41-53页 |
4.3.1 舞弊手段 | 第41-42页 |
4.3.2 识别技巧 | 第42-53页 |
第五章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治理分析 | 第53-56页 |
5.1 缓解舞弊压力 | 第53页 |
5.2 减少舞弊机会 | 第53-55页 |
5.3 消除舞弊借口 | 第55-56页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