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时空相关的移动对象位置匿名方法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4 本文的结构 | 第14-16页 |
第2章 位置服务中位置隐私保护技术综述 | 第16-28页 |
2.1 LBS概述 | 第16-18页 |
2.1.1 LBS的概念 | 第16-17页 |
2.1.2 LBS的应用 | 第17-18页 |
2.2 移动对象的时空特性 | 第18-21页 |
2.2.1 移动对象的基本性质 | 第18-20页 |
2.2.2 移动对象时空模型 | 第20-21页 |
2.3 位置隐私保护 | 第21-26页 |
2.3.1 LBS隐私保护定义 | 第21-22页 |
2.3.2 位置隐私保护及方法 | 第22-26页 |
2.4 位置匿名系统常见结构介绍 | 第26-2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基于虚假用户的时空对象位置匿名方法 | 第28-50页 |
3.1 问题描述 | 第28-29页 |
3.2 位置隐私保护的相关定义 | 第29-31页 |
3.3 历史用户的时空聚类 | 第31-37页 |
3.3.1 历史用户位置的聚类 | 第31-33页 |
3.3.2 LBS中用户的时空相关性 | 第33-34页 |
3.3.3 历史用户的时空聚类 | 第34-37页 |
3.4 DAUHL算法 | 第37-49页 |
3.4.1 虚假用户生成的影响因素 | 第37-38页 |
3.4.2 静态虚假用户生成算法 | 第38-42页 |
3.4.3 虚假用户的伴随移动 | 第42-47页 |
3.4.4 DAUHL算法实现过程及分析 | 第47-4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4章 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50-60页 |
4.1 体系结构 | 第50-51页 |
4.2 位置隐私度量标准 | 第51-52页 |
4.3 实验环境及数据集 | 第52-53页 |
4.3.1 实验环境 | 第52页 |
4.3.2 实验数据集 | 第52-53页 |
4.4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3-59页 |
4.4.1 离线学习分析 | 第53-55页 |
4.4.2 在线查询分析 | 第55-5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