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2 冰载荷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2.1 测量法 | 第12页 |
1.2.2 试验方法 | 第12-13页 |
1.2.3 理论计算 | 第13页 |
1.3 近场动力学计算冰载荷概述 | 第13-20页 |
1.3.1 传统断裂力学和近场动力学的提出 | 第13-18页 |
1.3.2 近场动力学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8-19页 |
1.3.3 近场动力学在模拟海冰破碎问题时的优势 | 第19-20页 |
1.4 本文主要内容 | 第20-22页 |
第2章 近场动力学理论 | 第22-34页 |
2.1 近场动力学模型 | 第22-29页 |
2.1.1 基本力学作用模型 | 第22-23页 |
2.1.2 运动方程 | 第23-27页 |
2.1.3 bond-based近场动力学 | 第27-29页 |
2.2 本构模型 | 第29-33页 |
2.2.1 力与破坏 | 第29-30页 |
2.2.2 材料常数 | 第30-3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近场动力学的数值求解方法 | 第34-44页 |
3.1 空间和时间积分 | 第34-36页 |
3.2 计算程序的空间划分 | 第36页 |
3.3 接触粒子搜索法 | 第36-38页 |
3.4 细观参数的选取 | 第38-42页 |
3.4.1 单轴压缩实验 | 第38-39页 |
3.4.2 海冰的三点弯曲试验 | 第39-40页 |
3.4.3 海冰试验的近场动力学模拟 | 第40-4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4章 连续破冰的数值模拟 | 第44-60页 |
4.1 海冰的破碎模式模拟 | 第44-47页 |
4.1.1 几何模型建立 | 第44页 |
4.1.2 船-冰接触模型 | 第44-45页 |
4.1.3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45-47页 |
4.2 连续破冰模式冰载荷特征分析 | 第47-52页 |
4.2.1 破冰船艏和冰面模型的建立及输入和输出设定 | 第48-49页 |
4.2.2 计算结果及计算结果分析 | 第49-51页 |
4.2.3 连续破冰的冰力时程曲线 | 第51-52页 |
4.3 连续破冰模式冰载荷影响因素 | 第52-59页 |
4.3.1 冰厚对连续破冰冰载荷的影响 | 第53-56页 |
4.3.2 航速对冰载荷的影响 | 第56-57页 |
4.3.3 冰属性对连续破冰冰载荷的影响 | 第57-5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5章 破冰船在碎冰区航行的近场动力学模拟 | 第60-72页 |
5.1 碎冰模型的建立 | 第60-61页 |
5.1.1 碎冰模型的建立 | 第60-61页 |
5.1.2 碎冰重力浮力模型 | 第61页 |
5.2 破冰船在碎冰区航行的模拟 | 第61-65页 |
5.2.1 航行过程模拟 | 第61-64页 |
5.2.2 碎冰航行过程的冰力时程曲线 | 第64-65页 |
5.3 冰载荷的影响因素 | 第65-71页 |
5.3.1 航速对冰载荷的影响 | 第65-67页 |
5.3.2 碎冰密集度对冰载荷的影响 | 第67-69页 |
5.3.3 碎冰尺寸对冰载荷的影响 | 第69-7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结论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