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导言 | 第11-24页 |
一、论文选题缘由和意义 | 第11-13页 |
(一)论文选题的缘由 | 第11页 |
(二)论文选题的意义 | 第11-13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 第13-20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及述评 | 第13-17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 第17-20页 |
三、论文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和创新之处 | 第20-24页 |
(一)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2页 |
(三)创新之处 | 第22-24页 |
第一章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世界意义 | 第24-49页 |
一、科学发展观是在应答当今人类发展难题的基础上提出的 | 第25-29页 |
(一)对我国发展经验教训的总结和升华 | 第25-27页 |
(二)对世界其他国家发展经验教训的借鉴和提炼 | 第27-29页 |
二、科学发展观是在继承借鉴各种发展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 | 第29-42页 |
(一)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 第29-31页 |
(二)对中共三代领导人发展思想的深化与创新 | 第31-38页 |
(三)对近代其他发展观的评判与借鉴 | 第38-42页 |
三、科学发展观引发了国际社会对发展问题的新思考 | 第42-49页 |
(一)树立人类整体发展的思维 | 第43-45页 |
(二)勇于创新发展理论 | 第45-47页 |
(三)选择适合本国并有利于全球发展的道路 | 第47-49页 |
第二章 科学发展观理论观点的世界意义 | 第49-73页 |
一、科学发展观的内容解读 | 第49-65页 |
(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第一要义,是对传统发展观发展地位的超越 | 第49-52页 |
(二)以人为本是核心立场,是对传统发展观发展目标的超越 | 第52-56页 |
(三)全面协调可持续是基本要求,是对传统发展观发展要求的超越 | 第56-61页 |
(四)统筹兼顾是根本方法,是对传统发展观发展方法的超越 | 第61-65页 |
二、科学发展观深化了人类对发展问题的认识和把握 | 第65-73页 |
(一)发展的本质:用物的提升促进人的解放 | 第65-67页 |
(二)发展的过程:人、自然与社会的统一 | 第67-68页 |
(三)发展的动力:改革、创新、开放三核驱动 | 第68-70页 |
(四)发展的标准:经济、政治、社会、生态、人五大尺度 | 第70-73页 |
第三章 科学发展观价值理念的世界意义 | 第73-104页 |
一、科学发展观蕴含的价值理念 | 第73-92页 |
(一)科学发展观的实践理性 | 第73-77页 |
(二)科学发展观的人本追求 | 第77-84页 |
(三)科学发展观的辩证思维 | 第84-89页 |
(四)科学发展观的开放视野 | 第89-92页 |
二、科学发展观价值理念彰显了人类发展共同的价值追求 | 第92-104页 |
(一)在理论和实践的辩证统一中认识发展 | 第93-95页 |
(二)在人本理念的指引下全方位推进发展 | 第95-97页 |
(三)在现实和愿景的开放视域中把握发展 | 第97-100页 |
(四)在“立己”和“达人”的彼此关照中统筹发展 | 第100-104页 |
第四章 科学发展观实践成效的世界意义 | 第104-131页 |
一、科学发展观以自身的发展推动了世界发展问题的解决 | 第105-118页 |
(一)大国和平崛起,开创了国家崛起的新模式 | 第105-108页 |
(二)经济迅猛发展,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驱动力量 | 第108-112页 |
(三)关注社会民生,为世界减贫事业贡献力量 | 第112-115页 |
(四)建设“两型社会”,为解决全球性问题缓解压力 | 第115-118页 |
二、科学发展观对选择发展道路的实践启示 | 第118-131页 |
(一)走科学发展道路 | 第119-122页 |
(二)走和平发展道路 | 第122-124页 |
(三)走跨越发展道路 | 第124-128页 |
(四)走创新发展道路 | 第128-131页 |
第五章 科学发展观树起的国际形象 | 第131-151页 |
一、国际社会对科学发展观的评价 | 第131-138页 |
(一)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地位 | 第131-132页 |
(二)科学发展观的国际作用 | 第132-136页 |
(三)科学发展面临的困难 | 第136-137页 |
(四)中国道路的发展前景 | 第137-138页 |
二、科学发展观引发了改进发展举措的实践探索 | 第138-151页 |
(一)科学发展观与发达国家产业结构战略调整的契合 | 第138-142页 |
(二)科学发展观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提供了借鉴 | 第142-146页 |
(三)科学发展观对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启迪 | 第146-151页 |
结语 | 第151-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153-1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著 | 第161-162页 |
致谢 | 第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