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互相补充的媒介技术观念--德布雷和麦克卢汉的比较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1.2.3 小结 | 第13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3.1 理论意义 | 第13-14页 |
1.3.2 实践意义 | 第14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德布雷和麦克卢汉的媒介思想概述 | 第16-29页 |
2.1 德布雷的媒介技术思想概述 | 第16-23页 |
2.1.1 德布雷生平和理论渊源 | 第16-17页 |
2.1.2 媒介、媒介化和传递 | 第17-19页 |
2.1.3 媒介域及其辩证逻辑 | 第19-21页 |
2.1.4 转向媒介批判 | 第21-23页 |
2.2 麦克卢汉的媒介技术思想概述 | 第23-29页 |
2.2.1 麦克卢汉生平和理论渊源 | 第23-25页 |
2.2.2 媒介即人的延伸 | 第25-26页 |
2.2.3 冷媒介和热媒介 | 第26-27页 |
2.2.4 媒介即讯息 | 第27-29页 |
第三章 德布雷和麦克卢汉媒介技术观念的相似之处 | 第29-32页 |
3.1 认为信息传播技术是人类发展的重要动因 | 第29页 |
3.2 重视技术和文化的互动关系 | 第29-30页 |
3.3 强调宏观的媒介研究视角 | 第30-32页 |
第四章 德布雷和麦克卢汉媒介技术观念的差异之处 | 第32-36页 |
4.1 关注的方向不同 | 第32页 |
4.2 对人类社会历史的断代不同 | 第32-33页 |
4.3 理论的落脚点不同 | 第33-36页 |
第五章 结论和反思 | 第36-41页 |
5.1 结论 | 第36-38页 |
5.2 启示 | 第38-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