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图表目录 | 第8-11页 |
第1章 序言 | 第11-26页 |
1.1 超分子化学 | 第11-16页 |
1.1.1 超分子化学概述 | 第11-12页 |
1.1.2 超分子自组装的分子识别功能 | 第12-16页 |
1.2 同质多晶现象 | 第16-18页 |
1.3 二次球形配位化学 | 第18-24页 |
1.3.1 二次球形配位化学概述 | 第18-19页 |
1.3.2 以无机金属络合物为第一配体的SSC | 第19-21页 |
1.3.3 以金属有机配合物为第一配体的SSC | 第21-22页 |
1.3.4 本实验组的研究工作 | 第22-24页 |
1.4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和创新之处 | 第24-26页 |
第2章 配体分子N,N,N',N'-四苄基-萘-1,5-二胺的合成与表征 | 第26-29页 |
2.1 主要试剂与仪器设备 | 第26-27页 |
2.1.1 主要试剂 | 第26页 |
2.1.2 主要仪器及设备 | 第26-27页 |
2.2 配体N,N,N',N'-四苄基-萘-1,5-二胺的合成 | 第27-28页 |
2.2.1 N,N,N',N'-四苄基-荼-1,5-二胺的合成路线(以下简称L) | 第27-28页 |
2.2.2 配体L的结构表征 | 第28页 |
2.3 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配体L的同质多晶现象及其表征 | 第29-43页 |
3.1 主要试剂与仪器设备 | 第29页 |
3.1.1 主要试剂 | 第29页 |
3.1.2 主要仪器及设备 | 第29页 |
3.2 配体L的同质多晶α与β的制备及其表征 | 第29-42页 |
3.2.1 晶体α与β的制备 | 第29-30页 |
3.2.2 晶体α与β的表征 | 第30-4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质子化L与[CoCl_4]~(2-)构筑二次球形超分子框架及其包结性能的研究 | 第43-56页 |
4.1 主要试剂与仪器设备 | 第43页 |
4.1.1 主要试剂 | 第43页 |
4.1.2 主要仪器及设备 | 第43页 |
4.2 质子化L与[CoCl_4]~(2-)二次球形超分子框架的构筑 | 第43-47页 |
4.2.1 晶体[L]·2[H]~+·[CoCl_4]~(2-)(晶体1)的制备及其表征 | 第43-44页 |
4.2.2 晶体1的X-射线单晶衍射测试与结构分析 | 第44-47页 |
4.3 质子化L与[CoCl_4]~(2-)二次球形配位超分子框架对乙醇的包结 | 第47-55页 |
4.3.1 包结物EtOH(?)[L]·2[H]~+·[CoCl_4]~(2-)(晶体2)的制备及表征 | 第47页 |
4.3.2 晶体2的单晶X-射线衍射测试与结构分析 | 第47-51页 |
4.3.3 客体分子乙醇对质子化L与[CoCl_4]~(2-)构筑的框架的影响 | 第51-53页 |
4.3.4 二次球形配位对荧光性能的影响 | 第53-54页 |
4.3.5 其他包结实验 | 第54-5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5章 结论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附图A 红外谱图 | 第62-66页 |
附图B ~1H NMR谱图 | 第66-69页 |
附图C ~(13)C-NMR谱图 | 第69-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