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18页 |
1.1 顺铂 | 第10-12页 |
1.2 卡铂 | 第12-13页 |
1.3 奥沙利铂 | 第13-16页 |
1.4 奈达铂 | 第16-17页 |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2 试验材料和方法 | 第18-20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18-19页 |
2.1.1 检测仪器 | 第18页 |
2.1.2 试剂试药 | 第18页 |
2.1.3 试验药品 | 第18-19页 |
2.2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 第19页 |
2.3 测定方法 | 第19-20页 |
2.3.1 含量测定 | 第19页 |
2.3.2 有关物质 | 第19-20页 |
3 质量分析方法验证 | 第20-34页 |
3.1 专属性 | 第20-26页 |
3.1.1 原料合成过程中带来的已知杂质的定位 | 第20-22页 |
3.1.2 与降解破坏产物的分离 | 第22-24页 |
3.1.3 校正因子的测定 | 第24-26页 |
3.2 准确度 | 第26-27页 |
3.3 重复性 | 第27-28页 |
3.4 检测限 | 第28页 |
3.5 定量限 | 第28-29页 |
3.6 线性与范围 | 第29-30页 |
3.7 耐用性 | 第30-34页 |
3.7.1 色谱柱型号 | 第30-32页 |
3.7.2 柱温 | 第32-34页 |
3.8 样品含量测定结果 | 第34页 |
4 讨论 | 第34-49页 |
4.1 色谱柱的选择 | 第34-48页 |
4.1.1 原标准中测定方法的专属性验证 | 第34-47页 |
4.1.2 采用氨基柱,更换流动相组成进行方法筛选 | 第47-48页 |
4.2 柱温的选择 | 第48-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