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1-21页 |
1.1 论文背景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9页 |
1.2.1 高速铁路声屏障表面脉动压力的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2 高速铁路声屏障结构性能的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2.3 高速铁路声屏障气动载荷实验测试的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2 高速铁路声屏障气动载荷计算方法和测试技术 | 第21-39页 |
2.1 高速铁路声屏障气动载荷计算方法 | 第21-27页 |
2.1.1 脉动压力计算方法 | 第21-23页 |
2.1.2 应力计算方法 | 第23-25页 |
2.1.3 位移计算方法 | 第25-26页 |
2.1.4 固有频率计算方法 | 第26-27页 |
2.2 高速铁路声屏障气动载荷测试技术 | 第27-38页 |
2.2.1 信号采集技术 | 第27-34页 |
2.2.2 数据采集技术 | 第34-35页 |
2.2.3 数据处理技术 | 第35-38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3 高速铁路声屏障气动载荷实验测试系统的建立及验证 | 第39-61页 |
3.1 实验测试系统整体结构 | 第39-40页 |
3.2 软硬件选型及应用 | 第40-54页 |
3.2.1 信号采集模块 | 第40-51页 |
3.2.2 数据采集模块 | 第51-52页 |
3.2.3 测试软件模块 | 第52-53页 |
3.2.4 供电及线路连接模块 | 第53-54页 |
3.3 主要传感器测试结果验证 | 第54-59页 |
3.3.1 空气压力传感器测试结果验证 | 第55-56页 |
3.3.2 全桥式应变传感器测试结果验证 | 第56-58页 |
3.3.3 振动加速度传感器测试结果验证 | 第58-5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4 高速铁路声屏障气动载荷实验测试方案 | 第61-67页 |
4.1 测试断面概况 | 第61页 |
4.2 测试设备 | 第61-62页 |
4.3 测点方案 | 第62-66页 |
4.3.1 脉动压力测点方案 | 第63-64页 |
4.3.2 应力测点方案 | 第64-65页 |
4.3.3 位移测点方案 | 第65-66页 |
4.4 测试原则 | 第6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5 声屏障表面的脉动压力特性分析 | 第67-89页 |
5.1 脉动压力波的时域特性分析 | 第67-68页 |
5.2 脉动压力波的频域特性分析 | 第68页 |
5.3 脉动压力峰值的空间分布特性分析 | 第68-71页 |
5.4 脉动压力峰值的速度特性分析 | 第71-78页 |
5.5 车速对脉动压力峰值空间分布特性的影响 | 第78-80页 |
5.6 车型对脉动压力的影响 | 第80-83页 |
5.7 经验公式的总结 | 第83-87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87-89页 |
6 声屏障结构的动力学响应特性分析 | 第89-117页 |
6.1 H型钢立柱根部应力特性分析 | 第89-107页 |
6.1.1 根部应力波的时域特性分析 | 第89-90页 |
6.1.2 根部应力波的频域特性分析 | 第90页 |
6.1.3 根部应力峰值的空间分布特性分析 | 第90-94页 |
6.1.4 根部应力峰值的速度特性分析 | 第94-100页 |
6.1.5 车速对根部应力峰值空间分布特性的影响 | 第100-101页 |
6.1.6 车型对根部应力峰值的影响 | 第101-104页 |
6.1.7 经验公式的总结 | 第104-107页 |
6.2 声屏障顶部结构位移特性分析 | 第107-114页 |
6.2.1 结构振动波的时域特性分析 | 第107-108页 |
6.2.2 结构振动波的频域特性分析 | 第108-109页 |
6.2.3 顶部最大位移的速度特性分析 | 第109-111页 |
6.2.4 车型对顶部最大位移的影响 | 第111-114页 |
6.3 声屏障结构的固有频率分析 | 第114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14-117页 |
7 结论和展望 | 第117-119页 |
7.1 结论 | 第117-118页 |
7.2 展望 | 第118-1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19-123页 |
索引 | 第123-125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 /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25-129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