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中国市辖区政府治理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2-23页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第12-14页
        1.1.1 选题背景第12-13页
        1.1.2 选题目的第13页
        1.1.3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2 文献综述第14-20页
        1.2.1 相关概念界定第14-16页
        1.2.2 文献综述第16-20页
    1.3 研究设想与研究方法第20-21页
        1.3.1 研究设想第20页
        1.3.2 研究方法第20-21页
    1.4 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点第21-23页
        1.4.1 研究的重点、难点第21页
        1.4.2 主要创新点第21-23页
第2章 整体性治理理论及其适用性第23-34页
    2.1 整体性治理理论的兴起第23-25页
        2.1.1 传统治理理论的提出和内涵第23-24页
        2.1.2 整体性治理理论的提出第24-25页
        2.1.3 整体性治理与传统治理理论的关系第25页
    2.2 整体性治理理论的基本内涵第25-29页
        2.2.1 整体性治理的理论指向第25-27页
        2.2.2 整体性治理的内涵第27-29页
    2.3 整体性治理理论的适用性分析第29-34页
        2.3.1 中国地方政府运行中的权力“碎片化”问题第29-30页
        2.3.2 中国地方政府治理的发展具备整体性治理的基本条件第30-32页
        2.3.3 整体性治理理论的理论优势第32-34页
第3章 现阶段中国地方政府运行的基本逻辑第34-50页
    3.1 纵向行政目标责任制与横向竞争第34-38页
        3.1.1 压力型体制与行政目标责任制第34-36页
        3.1.2 地方政府间的横向竞争第36-38页
    3.2 行政性分权与地方政府的横向集权第38-40页
        3.2.1 行政性分权第38-39页
        3.2.2 地方政府的横向集权第39-40页
    3.3 地方官员的政绩考核机制及激励-监督机制第40-43页
        3.3.1 地方政府官员的政绩考核机制第40-42页
        3.3.2 地方政府官员的激励机制第42-43页
        3.3.3 地方政府官员的监督约束机制第43页
    3.4 地方政府的自主性扩张第43-46页
        3.4.1 地方政府自主性的概念第44页
        3.4.2 地方政府自主性过度导致的行为失范第44-46页
    3.5 对现阶段地方政府运行基本逻辑的评价第46-50页
        3.5.1 现阶段地方政府运行基本逻辑的成效第46-47页
        3.5.2 现阶段地方政府运行基本逻辑的弊端第47-48页
        3.5.3 未来地方政府治理模式变革的基本方向第48-50页
第4章 地方政府运行中的市辖区政府治理第50-73页
    4.1 市辖区政府的历史沿革第50-52页
        4.1.1 市辖区政府的萌芽时期(1911—1949年)第50页
        4.1.2 市辖区政府的生长发育时期(1949—1978年)第50-51页
        4.1.3 市辖区政府的快速增长时期(1978—2010年)第51-52页
    4.2 市辖区政府的定位与职能第52-58页
        4.2.1 市辖区的类别第52-54页
        4.2.2 市辖区政府的定位第54-56页
        4.2.3 市辖区政府的各项职能第56-58页
        4.2.4 市辖区政府的机构设置第58页
    4.3 市辖区政府治理变革的几种思路第58-63页
        4.3.1 弱化乃至撤销区级政府第58-60页
        4.3.2 强化区级政府第60-61页
        4.3.3 保持现有架构,转变区级政府职能第61-62页
        4.3.4 既有思路的不足与问题的实质第62-63页
    4.4 市辖区政府治理中存在的问题第63-68页
        4.4.1 市辖区本身的类别差异较大第63-64页
        4.4.2 市辖区政府治理过程中存在“权力碎片化”问题第64-67页
        4.4.3 市辖区政府治理过程中存在“经营者”与“管理者”角色的冲突第67-68页
    4.5 市辖区政府治理各种问题的成因第68-73页
        4.5.1 现代官僚制的内在特性使然第68-69页
        4.5.2 中国行政性分权的特点使然第69-71页
        4.5.3 现阶段地方政府运行基本逻辑的作用第71页
        4.5.4 市辖区政府本身的局限性第71-73页
第5章 影响未来市辖区政府治理变革的关键因素第73-88页
    5.1 宏观结构性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第73-78页
        5.1.1 我国独特的政治-行政体制的影响和制约第73-75页
        5.1.2 中国社会独特的转型进程的影响和制约第75-77页
        5.1.3 中国“治理”传统的影响和制约第77-78页
    5.2 市辖区政府治理变革滞后于社会支撑条件的发展第78-85页
        5.2.1 市辖区政府治理滞后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第78-81页
        5.2.2 市辖区政府治理滞后于治理变革发展的需要第81-82页
        5.2.3 市辖区政府治理滞后于“省直管县”改革的发展第82-84页
        5.2.4 市辖区政府本身的改革阻力第84-85页
    5.3 具体影响和制约市辖区政府治理变革的法律制度因素第85-88页
        5.3.1 与市辖区有关的一些法律规定不利于市辖区政府治理变革第85-87页
        5.3.2 现行的财政税收制度不利于市辖区政府治理变革第87-88页
第6章 整体性治理视野下市辖区政府治理的重塑方略第88-101页
    6.1 市辖区政府整体性治理的基本方向第88-89页
        6.1.1 协同推进政府-社会-市场的变革而非单纯行政层级调整第88页
        6.1.2 以宏观制度供给的改变促进地方政府运行逻辑的转变第88-89页
        6.1.3 以地方政府运行逻辑的转变带动市辖区政府职能的转变第89页
    6.2 市辖区政府整体性治理的基本原则第89-93页
        6.2.1 由“经营城市”的偏颇观念向治理城市理念转变第89-90页
        6.2.2 对市辖区政府治理变革分类别指导第90页
        6.2.3 以公共物品分层级供给促进市辖区政府职能转变第90-91页
        6.2.4 “自上而下”的制度变革与“自下而上”的地方治理创新相结合第91页
        6.2.5 在官员激励和约束之间保持平衡第91-92页
        6.2.6 遵循公共管理的基本规律第92-93页
    6.3 市辖区政府整体性治理的制度保障第93-97页
        6.3.1 财政体制改革第94页
        6.3.2 官员激励、考核、监督机制改革第94-96页
        6.3.3 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第96-97页
    6.4 市辖区政府层面整体性治理体系的构建第97-101页
        6.4.1 推动市区两级政府纵向关系的调整第97-99页
        6.4.2 加强市辖区政府内部机构整合第99页
        6.4.3 构建以市辖区政府为核心的公共治理体系第99-101页
第7章 结论第101-104页
    7.1 基本研究结论第101-102页
        7.1.1 整体性治理理论对分析市辖区政府治理具有较高的适用性第101页
        7.1.2 市辖区政府治理存在的问题与地方政府运行的基本逻辑紧密相关第101页
        7.1.3 市辖区政府角色的准确定位是关键第101-102页
        7.1.4 整体性治理的解决方案是一个相对较优的选择第102页
    7.2 本项研究存在的不足第102页
    7.3 进一步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第102-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14页
致谢第114-116页
作者简介第116-11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第118页

论文共11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失地农民民意表达中的政府回应问题研究
下一篇:板带钢质量评价方法及其灵敏度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