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失地农民民意表达中的政府回应问题研究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1页
第1章 绪论第15-28页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5-18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24页
        1.2.1 关于失地农民主题的研究现状第18-21页
        1.2.2 关于政府回应理论的研究现状第21-24页
    1.3 研究思路与框架结构第24-25页
    1.4 论文的创新与研究方法第25-28页
        1.4.1 论文的创新第25-26页
        1.4.2 研究方法第26-28页
第2章 民意表达与政府回应概述第28-52页
    2.1 民意表达的内涵与分类第28-32页
        2.1.1 民意表达的内涵第28-30页
        2.1.2 民意表达的分类第30-32页
    2.2 民意表达的价值与功能第32-35页
        2.2.1 民意表达的价值第32-33页
        2.2.2 民意表达的功能第33-35页
    2.3 政府回应的内涵、特征与类型第35-40页
        2.3.1 政府回应的内涵第35-37页
        2.3.2 政府回应的特征第37-38页
        2.3.3 政府回应的类型第38-40页
    2.4 民意表达与政府回应的内在契合第40-44页
        2.4.1 民意表达是政府回应的重要前提第40-42页
        2.4.2 政府回应是民意表达的必然要求第42-43页
        2.4.3 民意表达与政府回应的内在统一第43-44页
    2.5 民意表达与政府回应研究的理论基础第44-52页
        2.5.1 民意表达研究的理论基础第44-46页
        2.5.2 政府回应研究的理论基础第46-52页
第3章 失地农民民意表达中政府回应存在的问题第52-79页
    3.1 失地农民民意表达与政府回应的现实表现第52-62页
        3.1.1 失地农民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第52-55页
        3.1.2 失地农民民意表达的基本特征第55-57页
        3.1.3 失地农民民意表达的双面表现第57-60页
        3.1.4 我国政府回应发展的现实表现第60-62页
    3.2 政府回应主体存在的问题第62-65页
        3.2.1 政府回应主体缺位第62-63页
        3.2.2 政府回应的主动性差第63-64页
        3.2.3 政府回应效果欠佳第64-65页
    3.3 政府回应对象存在的问题第65-69页
        3.3.1 政府回应对象的公民意识淡薄第65-67页
        3.3.2 政府回应对象的政治文化素质较低第67-68页
        3.3.3 政府回应对象行动缺乏组织性第68-69页
    3.4 政府回应过程存在的问题第69-74页
        3.4.1 政府回应渠道不畅通第69-70页
        3.4.2 政府回应方式的缺陷第70-74页
    3.5 政府回应机制不健全第74-79页
        3.5.1 政府回应法律保障机制的缺陷第74-76页
        3.5.2 政府回应协商机制不完善第76-77页
        3.5.3 政府回应监督机制存在缺陷第77-78页
        3.5.4 政府回应评估与反馈机制尚存不足第78-79页
第4章 失地农民民意表达中政府回应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79-101页
    4.1 政府回应主体问题的成因分析第79-87页
        4.1.1 政府基本公共理念的缺失第79-83页
        4.1.2 政府组织结构存在缺陷第83-86页
        4.1.3 政府回应素养与方法有待改善第86-87页
    4.2 政府回应对象问题的成因分析第87-94页
        4.2.1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观念的影响第87-89页
        4.2.2 农民受教育程度有限第89-92页
        4.2.3 民意表达组织的缺位第92-94页
    4.3 政府回应过程问题的成因分析第94-98页
        4.3.1 权力主导型决策模式对政府回应过程的影响第94-96页
        4.3.2 相关制度不健全对政府回应过程的影响第96-98页
    4.4 政府回应机制不健全的成因分析第98-101页
        4.4.1 政府回应机制构建的复杂性第98-99页
        4.4.2 政府回应机制构建的阶段性第99-101页
第5章 加强失地农民民意表达中政府回应的有效策略第101-121页
    5.1 增强政府公务员的公民本位理念第101-105页
        5.1.1 公民本位理念与提升政府回应效果的内在契合第101-103页
        5.1.2 增强政府公务员公民本位理念的途径第103-105页
    5.2 提高失地农民自身素质与组织化程度第105-110页
        5.2.1 提高失地农民自身素质第105-108页
        5.2.2 提高失地农民组织化程度第108-110页
    5.3 畅通政府回应过程第110-115页
        5.3.1 畅通政府回应的有效渠道第110-113页
        5.3.2 创新政府回应方式第113-115页
    5.4 健全政府回应的有效机制第115-121页
        5.4.1 健全政府回应法律保障机制第116-117页
        5.4.2 健全政府回应协商机制第117-119页
        5.4.3 健全政府回应监督机制第119页
        5.4.4 健全政府回应评估与反馈机制第119-121页
第6章 结论第121-123页
参考文献第123-132页
致谢第132-133页
作者简介第133-13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第134-135页

论文共13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轴类零件激光再制造校直技术的研究
下一篇:中国市辖区政府治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