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6-7页 |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3页 |
1.1 干旱胁迫对植物渗透调节的影响 | 第14-16页 |
1.2 干旱胁迫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16-18页 |
1.3 干旱胁迫对农作物灌浆期籽粒的影响 | 第18-21页 |
1.4 野生大麦的研究意义 | 第21页 |
1.5 本研究的意义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干旱胁迫对不同大麦生育后期水分代谢与部分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 第23-36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3-26页 |
2.1.1 大麦材料 | 第23页 |
2.1.2 幼苗培养和试验设计 | 第23-24页 |
2.1.3 分析测定方法 | 第24-26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6-32页 |
2.2.1 干旱胁迫对大麦灌浆期生长状况的影响 | 第26-27页 |
2.2.2 干旱胁迫对大麦灌浆期叶片渗透势的影响 | 第27-28页 |
2.2.3 干旱胁迫对大麦灌浆期叶片相对含水量的影响 | 第28-29页 |
2.2.4 干旱胁迫对大麦灌浆期叶片中K~+含量的影响 | 第29页 |
2.2.5 干旱胁迫对大麦灌浆期叶片中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第29-30页 |
2.2.6 干旱胁迫对大麦灌浆期叶片中甘露醇含量的影响 | 第30-31页 |
2.2.7 干旱胁迫对大麦灌浆期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第31-32页 |
2.3 讨论 | 第32-36页 |
第三章 干旱胁迫对不同大麦生育后期光合作用与产量品质产生的影响 | 第36-49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6-38页 |
3.1.1 幼苗培养、试验设计 | 第37页 |
3.1.2 分析测定方法 | 第37-38页 |
3.1.4 统计分析 | 第38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8-45页 |
3.2.1 干旱胁迫对大麦灌浆期旗叶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38-39页 |
3.2.2 干旱胁迫对大麦灌浆期旗叶光合参数的影响 | 第39-40页 |
3.2.3 干旱胁迫对大麦灌浆期地上部生物量的影响 | 第40-41页 |
3.2.4 干旱胁迫对大麦灌浆期千粒重的影响 | 第41-42页 |
3.2.5 干旱胁迫对大麦灌浆期瘪谷率的影响 | 第42页 |
3.2.6 干旱胁迫对大麦灌浆期籽粒长宽比的影响 | 第42-43页 |
3.2.7 干旱胁迫对灌浆期大麦籽粒碳氮比的影响 | 第43-44页 |
3.2.8 干旱胁迫对大麦灌浆期淀粉粒形态、密度的影响 | 第44-45页 |
3.3 讨论 | 第45-49页 |
第四章 干旱胁迫、高温胁迫及其共胁迫对不同大麦苗期生理生化产生的影响 | 第49-70页 |
4.1 材料和方法 | 第50-55页 |
4.1.1 大麦材料 | 第50页 |
4.1.2 幼苗栽培与实验设计 | 第50-51页 |
4.1.3 分析测定方法 | 第51-54页 |
4.1.4 统计分析 | 第54-55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55-66页 |
4.2.1 不同处理对大麦生长状况及其地上部生物量的影响 | 第55页 |
4.2.2 不同处理对大麦渗透势的影响 | 第55-57页 |
4.2.3 不同处理对大麦叶片水分饱和欠缺(WSD)的影响 | 第57页 |
4.2.4 不同处理对大麦自由水、束缚水的影响 | 第57-58页 |
4.2.5 不同处理对大麦叶片中K~+、Mg~(2+)、Ca~(2+)的影响 | 第58-59页 |
4.2.6 不同处理对大麦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第59页 |
4.2.7 不同处理对大麦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59-60页 |
4.2.8 不同处理对大麦叶片中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第60-61页 |
4.2.9 不同处理对大麦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 第61-62页 |
4.2.10 不同处理对大麦细胞膜脂过氧化的影响 | 第62-63页 |
4.2.11 不同处理对大麦体内抗氧化物酶系(SOD、POD、CAT、APX)活性的影响 | 第63-65页 |
4.2.12 不同胁迫对大麦体内APX、CAT、SOD和POD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65-66页 |
4.3 讨论 | 第66-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82页 |
缩略词表 | 第82-84页 |
图目录 | 第84-86页 |
表目录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