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点与对策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一、研究本文的相关基础理论 | 第9-14页 |
(一)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9-11页 |
(二) 西方学者的就业理论 | 第11-12页 |
(三) 马克思的失业理论 | 第12-14页 |
二、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 | 第14-18页 |
(一) 当前中国大学生自身就业的选择与要求 | 第14-15页 |
(二) 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与选择 | 第15-18页 |
三、大学生就业难点 | 第18-20页 |
(一) 大学毕业生的阶段性“供过于求” | 第18页 |
(二) 贫困生的就业压力加大 | 第18-19页 |
(三) 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 | 第19-20页 |
四、当前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 第20-25页 |
(一) 政策方面的原因 | 第20-21页 |
(二) 高校方面的原因 | 第21-22页 |
(三) 用人单位方面的原因 | 第22-23页 |
(四) 大学毕业生自身方面的原因 | 第23-25页 |
五、发达国家对大学生就业的经验及对我们的启示 | 第25-31页 |
(一) 建立完备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 | 第25-26页 |
(二) 改善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的内容 | 第26-27页 |
(三) 用人单位与高校密切配合 | 第27页 |
(四) 运用法律手段推进就业指导工作 | 第27-29页 |
(五) 发达国家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 第29-31页 |
六、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 第31-37页 |
(一) 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 | 第31-32页 |
(二) 调整高校专业和课程设置 | 第32-33页 |
(三) 把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始终 | 第33-34页 |
(四) 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 | 第34-35页 |
(五) 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 第35-37页 |
结论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39页 |
后记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