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区矫正的社会基础
| 内容摘要 | 第4-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引言 | 第12-19页 |
| (一) 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二)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17页 |
| (三)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17-19页 |
| 一、 概述 | 第19-25页 |
| (一) 社区矫正在中国的缘起及发展 | 第19-20页 |
| (二) 具体做法及典型模式 | 第20-25页 |
| 二、 社区矫正的中国问题 | 第25-42页 |
| (一) 基于社区发展的分析 | 第27-34页 |
| 1.政府管理与居民自治之间的矛盾 | 第29-30页 |
| 2.居民的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降低 | 第30-31页 |
| 3.居民参与社区事务民主决策与民主监督的状况较差 | 第31-34页 |
| (二) 基于社会组织的分析 | 第34-37页 |
| 1.官方色彩浓厚 | 第35页 |
| 2.法律缺位 | 第35页 |
| 3.缺乏公信力 | 第35页 |
| 4.社会支持和参与度低 | 第35-37页 |
| (三) 基于民众心理及认知的分析 | 第37-41页 |
| 1.报应刑的朴素正义观 | 第37-38页 |
| 2.耻感文化 | 第38-39页 |
| 3.民众安全感的下降 | 第39-41页 |
| (四) 基于立法因素的分析 | 第41-42页 |
| 三、 社区矫正的要素分析 | 第42-51页 |
| (一) 社区矫正的社会民众基础 | 第42-48页 |
| 1.民众的认同 | 第42-44页 |
| 2.民众的参与 | 第44-48页 |
| (二) 社区矫正的社会组织基础 | 第48-50页 |
| (三) 社区矫正的社会结构基础 | 第50-51页 |
| 四、 西方社区矫正演进的启示 | 第51-62页 |
| (一) 社区矫正的理论基础及目的 | 第51-57页 |
| 1.刑罚目的的演化 | 第52-55页 |
| 2.刑法谦抑精神 | 第55-56页 |
| 3.复归理论 | 第56-57页 |
| (二) 实践发展 | 第57-62页 |
| 1.英国的社区矫正 | 第57-60页 |
| 2.澳大利亚的社区矫正 | 第60-61页 |
| 3.美国的社区矫正 | 第61-62页 |
| 五、 社区矫正的发展路径 | 第62-66页 |
| (一) 警惕“马丁森炸弹”的中国式袭击 | 第62页 |
| (二) 劳教制度的废除与社区矫正的担当 | 第62-64页 |
| (三) 发展社区矫正的社会基础 | 第64-66页 |
| 结语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 后记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