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表目次 | 第15-16页 |
图目次 | 第16-17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7-30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17-23页 |
一、我国水务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 第17-20页 |
二、我国水务市场化改革过程中需要解决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 第20-23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23-26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主要内容及创新 | 第26-30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26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6页 |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6-29页 |
四、论文可能的创新点和不足 | 第29-30页 |
第二章 水务产业发展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30-39页 |
第一节 水务、水务产业概述 | 第30-33页 |
一、水务与水利概念 | 第30页 |
二、大水务概念 | 第30-31页 |
三、城市水务系统的一般概念 | 第31-33页 |
第二节 水务产业发展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33-39页 |
一、科学发展观理论 | 第33页 |
二、公共物品理论 | 第33-34页 |
三、外部性理论 | 第34-36页 |
四、自然垄断与规制理论 | 第36-37页 |
五、我国水务产业发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 第37-39页 |
第三章 中国城市水务产业组织形式变革 | 第39-57页 |
第一节 中国城市水务产业组织形式现状分析 | 第39-44页 |
一、城市水务产业组织形式 | 第39页 |
二、我国城市水务产业组织现状 | 第39-44页 |
第二节 城市水务产业一体化分析 | 第44-57页 |
一、城市水务产业效率 | 第44-45页 |
二、城市水务一体化的效率改善 | 第45-57页 |
第四章 中国城市水务产业投融资模式创新 | 第57-87页 |
第一节 城市水务投融资模式概述 | 第57-62页 |
一、城市水务投融资渠道 | 第57-59页 |
二、影响城市水务投融资渠道选择的主要因素 | 第59-62页 |
第二节 中国城市水务产业现行投融资模式 | 第62-71页 |
一、我国现行城市水务投融资模式 | 第62-68页 |
二、我国现行投融资模式存在的问题 | 第68-71页 |
第三节 中国城市水务产业投融资模式发展思路 | 第71-77页 |
一、拓宽融资渠道 | 第71-72页 |
二、完善水务投资主体 | 第72-73页 |
三、实施产权改革 | 第73-75页 |
四、转变政府角色与职能 | 第75-77页 |
第四节 产业投资基金在水务产业投融资的应用 | 第77-87页 |
一、产业投资基金 | 第77页 |
二、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 | 第77-79页 |
三、水务产业投资基金 | 第79-87页 |
第五章 水务市场化条件下中国城市水务产业监管体制 | 第87-114页 |
第一节 城市政府的水务监管责任 | 第87-90页 |
一、政府的水务监管责任 | 第87-89页 |
二、政府对城市水务的监管目标 | 第89-90页 |
第二节 中国城市水务监管及其发展 | 第90-93页 |
一、监管体系的演变 | 第90页 |
二、现阶段监管格局 | 第90-91页 |
三、水务监管发展的趋势 | 第91-93页 |
第三节 城市水务的经济监管 | 第93-108页 |
一、市场准入监管 | 第93-95页 |
二、投资监管 | 第95-96页 |
三、价格监管 | 第96-104页 |
四、绩效管理监管 | 第104-108页 |
第四节 城市水务的技术监管和环境监管 | 第108-111页 |
一、水务工程可靠性监管 | 第108-109页 |
二、供水水质监管 | 第109页 |
三、排水与污水处理及污水水质监管 | 第109-110页 |
四、水务服务质量监管 | 第110页 |
五、供排水管网监管 | 第110页 |
六、环境监管 | 第110-111页 |
第五节 城市水务监管体系及公众参与 | 第111-114页 |
一、城市水务监管架构 | 第111-112页 |
二、水务监管局的职责 | 第112-113页 |
三、公众的知情与参与 | 第113-114页 |
第六章 武汉水专项—基于外部性理论的城市水环境治理机制研究 | 第114-128页 |
第一节 “武汉水专项”产生的背景 | 第114-117页 |
第二节 “武汉水专项”项目投资、运营和管理 | 第117-124页 |
一、绿色投资—“武汉水专项”项目的产生 | 第117-118页 |
二、“武汉水专项”项目主要内容 | 第118-120页 |
三、“武汉水专项”项目资金筹措 | 第120页 |
四、“武汉水专项”项目成果 | 第120-122页 |
五、“武汉水专项”公益项目运营管理模式 | 第122-124页 |
第三节 “武汉水专项”公益项目投资、运营和管理的思考 | 第124-128页 |
一、“武汉水专项”公益项目对各方利益主体行为的影响 | 第124页 |
二、“武汉水专项”公益项目运营管理的示范价值 | 第124页 |
三、“武汉水专项”公益项目的运营管理的市场化程度 | 第124-125页 |
四、“武汉水专项”公益项目的运营管理的社会资本积累 | 第125-126页 |
五、城市水生态系统修复需要制度创新 | 第126-128页 |
第七章 英、法、美三国城市水务运行体制比较 | 第128-144页 |
第一节 英、法、美三国水务运行体制的特点 | 第128-133页 |
一、英国水务运行体制 | 第128-130页 |
二、法国水务运行体制 | 第130-131页 |
三、美国水务运行体制 | 第131-133页 |
第二节 英、法、美三国城市水务运行体制比较分析 | 第133-144页 |
一、英法美城市水务运行体制比较 | 第133-142页 |
二、对中国城市水务运行体制的启示 | 第142-144页 |
第八章 中国水务产业改革与发展政策建议 | 第144-165页 |
第一节 我国传统水务产业发展政策建议 | 第144-148页 |
一、坚持市场化改革之路,推进水务改革与发展 | 第144页 |
二、完善水务法律法规体系,构建水务发展的法治基础 | 第144-145页 |
三、实现流域一体化管理,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有力的体制保证 | 第145页 |
四、利用市场手段,推动水务一体化 | 第145-146页 |
五、完善水价形成机制和调整机制,提高水资源配置效率 | 第146-147页 |
六、以投融资模式创新为突破口,推进水务发展 | 第147页 |
七、构建现代水务监管体系,强化水务监管 | 第147-148页 |
第二节 促进我国新型水务产业发展 | 第148-165页 |
一、水务产业现代服务业 | 第148-150页 |
二、水资源金融产业 | 第150-161页 |
三、水资源的深化开发利用—“功能水”产业 | 第161-165页 |
参考文献 | 第165-172页 |
中文部分 | 第165-169页 |
外文部分 | 第169-17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172-173页 |
后记 | 第1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