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煤一、二期翻车机改造背景 | 第9-10页 |
1.2 翻车机系统的组成与作用 | 第10-11页 |
1.2.1 夹轮器 | 第10页 |
1.2.2 拨车机 | 第10页 |
1.2.3 翻车机 | 第10-11页 |
1.3 翻车机系统可靠性问题 | 第11页 |
1.4 翻车机发展现状与趋势 | 第11-13页 |
1.4.1 国外翻车机发展 | 第11-13页 |
1.4.2 翻车机的发展趋势 | 第13页 |
1.5 液压技术与翻车机 | 第13-14页 |
1.5.1 液压插装阀技术与翻车机 | 第13-14页 |
1.5.2 液压污染与翻车机 | 第14页 |
1.6 课题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第2章 翻车机的工艺改进与设计 | 第15-23页 |
2.1 煤一期翻车机卸车工艺改进与设计 | 第15-18页 |
2.1.1 改造前工艺 | 第15-16页 |
2.1.2 改造后工艺 | 第16页 |
2.1.3 结构设计 | 第16-18页 |
2.2 煤二期翻车机卸车工艺改进与设计 | 第18-22页 |
2.2.1 解列工艺流程 | 第18-19页 |
2.2.2 不解列工艺流程 | 第19-20页 |
2.2.3 结构设计 | 第20-2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泵控液压马达系统在煤一期翻车机上的应用研究 | 第23-47页 |
3.1 翻车机的转速要求 | 第23页 |
3.2 调速方案选择 | 第23-25页 |
3.2.1 直流电机变流调速方式 | 第23-24页 |
3.2.2 交流变频方式 | 第24页 |
3.2.3 泵控液压马达速度控制系统 | 第24-25页 |
3.3 液压马达控制中的电液比例控制技术 | 第25-29页 |
3.3.1 电液比例控制技术概述 | 第25-26页 |
3.3.2 电液比例控制系统的组成 | 第26-27页 |
3.3.3 液压马达的转速控制 | 第27-29页 |
3.4 液压马达驱动系统的选型计算 | 第29-32页 |
3.4.1 马达的选择 | 第29-30页 |
3.4.2 马达参数的确定 | 第30-31页 |
3.4.3 泵的选型 | 第31-32页 |
3.5 液压原理与分析 | 第32-39页 |
3.5.1 主回路与补油回路 | 第34页 |
3.5.2 冲洗回路 | 第34-35页 |
3.5.3 制动回路 | 第35页 |
3.5.4 变量控制原理分析 | 第35-36页 |
3.5.5 基于 PID 控制器的液压马达速度反馈控制 | 第36-37页 |
3.5.6 系统控制逻辑 | 第37-39页 |
3.6 转速自动控制的实现方式 | 第39-42页 |
3.6.1 总体方案 | 第39-40页 |
3.6.2 上位系统 | 第40页 |
3.6.3 控制接线图 | 第40-42页 |
3.7 使用与维修保养 | 第42-46页 |
3.7.1 使用与维护方面几点注意的问题 | 第42页 |
3.7.2 故障分析与处理 | 第42-46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4章 煤二期翻车机液压系统的改进研究 | 第47-55页 |
4.1 系统污染的防治 | 第47-48页 |
4.1.1 污染的危害 | 第47页 |
4.1.2 原液压系统污染物的来源分析 | 第47页 |
4.1.3 污染的防治措施 | 第47-48页 |
4.2 压车、靠车液压系统改进 | 第48-50页 |
4.3 油缸的改进 | 第50页 |
4.4 管路的改进 | 第50-51页 |
4.5 液压系统的节能减排 | 第51-53页 |
4.5.1 油位检测程序改进 | 第51页 |
4.5.2 油温检测程序改进 | 第51-52页 |
4.5.3 节能控制程序改进 | 第52-53页 |
4.6 改造效益 | 第53-54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作者简介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