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引言 | 第11-26页 |
1.1 紫苏研究概况 | 第11-20页 |
1.1.1 紫苏属植物简介 | 第11页 |
1.1.2 紫苏中的化学活性成分研究 | 第11-18页 |
1.1.3 紫苏中化学活性成分的生物活性研究 | 第18-20页 |
1.2 紫苏种子油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1.2.1 紫苏油成分研究 | 第20-21页 |
1.2.2 紫苏油功效研究 | 第21-22页 |
1.3 紫苏种子化学活性成分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1.4 紫苏种子的开发与利用 | 第23-24页 |
1.4.1 保健食用油 | 第23页 |
1.4.2 食品、药品原料 | 第23-24页 |
1.5 本研究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4-26页 |
2 紫苏油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研究 | 第26-42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6-29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26-28页 |
2.1.2 实验方法 | 第28-29页 |
2.1.2.1 紫苏种子品质性状测定 | 第28-29页 |
2.1.2.2 紫苏油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测定 | 第29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9-40页 |
2.2.1 紫苏种子出油率比较 | 第29页 |
2.2.2 紫苏油中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分析 | 第29-37页 |
2.2.3 紫苏种子中五种主要脂肪酸的含量 | 第37-40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3 紫苏种子乙醇提取物成分分析 | 第42-53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43-44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43页 |
3.1.2 实验方法 | 第43-44页 |
3.1.2.1 乙醇提取 | 第43页 |
3.1.2.2 紫苏种子提取物的液相色谱分析 | 第43页 |
3.1.2.3 紫苏种子总多酚含量测定 | 第43-44页 |
3.1.2.4 紫苏种子总黄酮含量测定 | 第44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44-52页 |
3.2.1 紫苏种了醇提物的得率比较 | 第44-45页 |
3.2.2 紫苏种子乙醇提取物的组成比较 | 第45-47页 |
3.2.3 紫苏种子总多酚含量的比较 | 第47-51页 |
3.2.4 紫苏种子总黄酮含量的比较 | 第51-5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4 紫苏油粕乙醇提取物中化学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鉴定及在种子中的含量分析 | 第53-77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54-57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54页 |
4.1.2 实验方法 | 第54-57页 |
4.1.2.1 样品处理 | 第54页 |
4.1.2.2 样品提取 | 第54页 |
4.1.2.3 样品分离 | 第54-56页 |
4.1.2.4 单体化合物的纯度验证 | 第56页 |
4.1.2.5 单体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第56页 |
4.1.2.6 单体化合物在紫苏种子中的含量检测 | 第56-57页 |
4.2 结果分析 | 第57-76页 |
4.2.1 单体化合物的纯度鉴定 | 第57页 |
4.2.2 单体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第57-67页 |
4.2.3 单体化合物在种子中含量的测定 | 第67-7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5 紫苏种子乙醇提取物及单体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 第77-89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78-81页 |
5.1.1 实验材料 | 第78-79页 |
5.1.2 实验方法 | 第79-81页 |
5.1.2.1 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 | 第79-80页 |
5.1.2.2 单体化合物的细胞毒性实验 | 第80页 |
5.1.2.3 单体化合物的细胞抗氧化实验 | 第80-81页 |
5.2 结果分析 | 第81-88页 |
5.2.1 紫苏种子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 | 第81-84页 |
5.2.2 单体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 第84-86页 |
5.2.3 单体化合物的细胞毒性分析 | 第86-87页 |
5.2.4 单体化合物对提高细胞抗氧化性的分析 | 第87-88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89-91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89页 |
6.2 创新点 | 第89页 |
6.3 有待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 第89-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103页 |
附图 | 第103-129页 |
个人简介 | 第129-130页 |
导师简介 | 第130-132页 |
致谢 | 第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