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导言 | 第10-17页 |
第一章 界定我国保荐人法律责任边界的理论基础 | 第17-24页 |
第一节 历史发轫沿革因素 | 第18-19页 |
第二节 保荐人制度自身的价值因素 | 第19-21页 |
一、 国家政策价值 | 第19-20页 |
二、 契约治理价值 | 第20页 |
三、 证券经济学价值 | 第20-21页 |
第三节 保荐人的履职来源因素 | 第21-24页 |
一、 保荐人的职责 | 第21-23页 |
二、 保荐人的履职来源 | 第23-24页 |
第二章 我国保荐人法律责任边界配置现状 | 第24-29页 |
第一节 胜景山河虚增收入、造假上市案 | 第24-26页 |
一、 案情简介 | 第24-25页 |
二、 保荐人法律责任分析 | 第25-26页 |
第二节 绿大地包装上市、业绩变脸案 | 第26-27页 |
一、 案情简介 | 第26-27页 |
二、 保荐人法律责任分析 | 第27页 |
第三节 我国保荐人法律责任配置整体状况 | 第27-29页 |
第三章 我国保荐人法律责任边界配置存在的问题 | 第29-32页 |
第一节 “双保制”模式下保荐代表人独立核查能力的缺失 | 第29-30页 |
第二节 “严格保荐人牵头责任”模式格局日益僵化 | 第30-31页 |
第三节 保荐上市模式下监管机构与保荐人的职能错位 | 第31-32页 |
第四章 对境外保荐人法律责任边界配置的借鉴 | 第32-37页 |
第一节 美国强制性法人治理结构与理事专业指导计划并行 | 第33-35页 |
一、 Enron 公司丑闻 | 第33页 |
二、 美国 NASDAQ 市场的“什锦”保荐制度 | 第33-35页 |
第二节 英国“终身”保荐人制度下的“个人保荐人”设置 | 第35页 |
第三节 香港保荐人制度改革的几点借鉴 | 第35-37页 |
一、 由香港证监会处罚洪良国际一案引发的思考 | 第35-36页 |
二、 香港保荐人制度改革的几点借鉴 | 第36-37页 |
第五章 明晰我国保荐人法律责任边界的完善建议 | 第37-42页 |
第一节 保荐人与监管机构的关系重构 | 第37-39页 |
第二节 保荐人与保荐代表人的责任边界明晰 | 第39-40页 |
第三节 保荐人与其他中介机构的责任边界明晰 | 第40-42页 |
结语:保荐人法律责任边界的未竟触探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8-49页 |
谢辞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