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导论 | 第10-15页 |
第一章 证券投资基金业“老鼠仓”行为概述 | 第15-20页 |
第一节 “老鼠仓”的法律分析 | 第15-17页 |
一、 “老鼠仓”概念厘清 | 第15-16页 |
二、 “老鼠仓”在法律中的体现 | 第16-17页 |
第二节 “老鼠仓”的操作流程及危害 | 第17-20页 |
一、 “老鼠仓”的操作流程 | 第17-18页 |
二、 “老鼠仓”的危害 | 第18-20页 |
第二章 “老鼠仓”行为的法律性质 | 第20-24页 |
第一节 国外与“老鼠仓”相关的概念 | 第20页 |
第二节 “老鼠仓”的法律性质争议 | 第20-24页 |
一、 内幕交易说 | 第20-21页 |
二、 背信说 | 第21-22页 |
三、 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说 | 第22页 |
四、 小结 | 第22-24页 |
第三章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对“老鼠仓”的法律规制 | 第24-34页 |
第一节 证券投资基金业“老鼠仓”的法律规制现状 | 第24-29页 |
一、 《刑法修正案(七)》“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 | 第24-26页 |
二、 证券类法律对“老鼠仓”的规制 | 第26-28页 |
三、 证监会发布的相关法律文件 | 第28-29页 |
第二节 证券投资基金业“老鼠仓”的执法状况 | 第29-30页 |
第三节 现行法律规制的缺陷 | 第30-34页 |
一、 处罚力度不足 | 第30-31页 |
二、 民事责任追究困难 | 第31页 |
三、 监管体系不完善 | 第31-34页 |
第四章 外国对“老鼠仓”行为的法律规制 | 第34-40页 |
第一节 对外国证券投资基金法律规制的梳理 | 第34-37页 |
一、 美国采取自律基础上的法律管制模式 | 第34-35页 |
二、 英国采取自律管理为主的管制模式 | 第35-36页 |
三、 日本采取以政府为主导的管制模式 | 第36-37页 |
第二节 对外国法律规制经验的借鉴 | 第37-40页 |
一、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 第37-38页 |
二、 实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管方式 | 第38页 |
三、 加强行业自律管理,制定自律性规则 | 第38-39页 |
四、 构建允许基金从业人员买卖证券的合理机制 | 第39-40页 |
第五章 证券投资基金业“老鼠仓”法律规制的完善 | 第40-46页 |
第一节 增加违法成本 | 第40-41页 |
一、 构建民事赔偿机制 | 第40页 |
二、 加大刑事处罚力度 | 第40-41页 |
第二节 完善对投资者的民事法律救济 | 第41-42页 |
一、 民事诉讼救济的法律思考 | 第41-42页 |
二、 证券仲裁救济的法律思考 | 第42页 |
第三节 强化监督管理制度 | 第42-44页 |
一、 基金公司的内部监管 | 第42-43页 |
二、 其他外部监管 | 第43-44页 |
第四节 允许基金从业人员的证券交易的法律分析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