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注释表 | 第17-1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9-39页 |
1.1 屈曲研究背景及研究现状 | 第19-24页 |
1.1.1 引言 | 第19页 |
1.1.2 工程简化分析方法 | 第19-20页 |
1.1.3 Hyper Sizer软件屈曲分析方法 | 第20-21页 |
1.1.4 里兹能量法 | 第21-22页 |
1.1.5 风险性与保守性 | 第22-24页 |
1.1.6 小结 | 第24页 |
1.2 后屈曲研究背景及研究现状 | 第24-39页 |
1.2.1 引言 | 第24-25页 |
1.2.2 后屈曲设计理念 | 第25-26页 |
1.2.3 后屈曲有限元分析方法 | 第26-31页 |
1.2.4 含损伤加筋板分析设计指南 | 第31-33页 |
1.2.5 后屈曲有限元分析与设计实例 | 第33-35页 |
1.2.6 后屈曲工程分析方法 | 第35-38页 |
1.2.7 小结 | 第38-39页 |
第二章 平板屈曲分析理论 | 第39-46页 |
2.1 概述 | 第39页 |
2.2 板元工作状态分类分析 | 第39-40页 |
2.3 里兹能量法 | 第40-41页 |
2.4 单轴压平板屈曲分析 | 第41-44页 |
2.4.1 两侧受圣维南扭转杆支持的板元 | 第41-43页 |
2.4.2 两侧受到扭转弹簧支持的板元 | 第43页 |
2.4.3 一侧弹簧支持一侧自由的板元 | 第43-44页 |
2.5 复合材料剪切平板屈曲分析 | 第44-46页 |
2.5.1 有限长度平板(a/b<3) | 第44页 |
2.5.2 无限长度平板(a/b>3) | 第44-46页 |
第三章 加筋板屈曲理论 | 第46-56页 |
3.1 概述 | 第46页 |
3.2 结构横截面特性 | 第46页 |
3.3 蒙皮局部屈曲 | 第46-51页 |
3.3.1 整体壁板 | 第46-47页 |
3.3.2 复材开剖面加筋板 | 第47-48页 |
3.3.3 金属开剖面铆接加筋板 | 第48-50页 |
3.3.4 闭剖面加筋板 | 第50-51页 |
3.4 筋条局部屈曲 | 第51页 |
3.5 加筋板整体屈曲 | 第51-53页 |
3.5.1 加筋板等效刚度 | 第51-52页 |
3.5.2 欧拉宽柱法 | 第52-53页 |
3.5.3 等效板法 | 第53页 |
3.6 长桁/筋条的扭转稳定性 | 第53-56页 |
第四章 盒段屈曲分析 | 第56-60页 |
4.1 壁板局部屈曲分析 | 第56-57页 |
4.2 壁板整体屈曲分析 | 第57页 |
4.3 泊松效应 | 第57-58页 |
4.4 参与区考虑 | 第58-60页 |
第五章 后屈曲理论 | 第60-74页 |
5.1 有效宽度公式 | 第60-61页 |
5.2 有效宽度法的截止值 | 第61-62页 |
5.3 损伤起始问题 | 第62-69页 |
5.3.1 加筋板后屈曲内力分析 | 第62-65页 |
5.3.2 筋条-蒙皮界面应力 | 第65-69页 |
5.3.3 分离准则 | 第69页 |
5.4 加筋结构的压损应力 | 第69-72页 |
5.4.1 金属材料情况 | 第69-70页 |
5.4.2 复合材料情况 | 第70-71页 |
5.4.3 蒙皮局部-弯曲失稳破坏应力 | 第71-72页 |
5.5 翼面结构屈曲以及后屈曲分析流程 | 第72-74页 |
第六章 加筋板局部屈曲计算方法研究 | 第74-98页 |
6.1 加筋板局部屈曲模态转换与压力衰减因子研究 | 第74-78页 |
6.1.1 能量方法概述 | 第74-75页 |
6.1.2 结果及分析 | 第75-78页 |
6.1.3 小结 | 第78页 |
6.2 蒙皮板元宽度近似取法研究 | 第78-86页 |
6.2.1 加筋板尺寸、材料参数及有限元建模 | 第79-81页 |
6.2.2 能量法研究思路 | 第81-82页 |
6.2.3 结果及分析 | 第82-85页 |
6.2.4 小结 | 第85-86页 |
6.3 金属加筋板蒙皮局部屈曲载荷计算方法研究 | 第86-89页 |
6.4 复合材料加筋板蒙皮局部屈曲载荷计算方法研究 | 第89-92页 |
6.5 开剖面铆接加筋板蒙皮局部屈曲载荷计算方法研究 | 第92-95页 |
6.6 闭剖面铆接加筋板蒙皮局部屈曲载荷计算方法研究 | 第95-98页 |
第七章 加筋板整体屈曲计算方法研究 | 第98-102页 |
第八章 盒段屈曲计算方法研究 | 第102-115页 |
8.1 加筋梁式盒段屈曲计算方法研究 | 第102-107页 |
8.1.1 盒段尺寸及材料属性 | 第102-103页 |
8.1.2 有限元方法概述 | 第103-105页 |
8.1.3 工程方法计算 | 第105-107页 |
8.1.4 结果对比分析 | 第107页 |
8.2 多墙盒段屈曲计算方法研究 | 第107-109页 |
8.3 泊松效应与蒙皮参与区研究 | 第109-115页 |
8.3.1 层合板泊松效应研究 | 第109-110页 |
8.3.2 盒段泊松效应研究 | 第110-112页 |
8.3.3 盒段蒙皮参与区屈曲研究 | 第112-115页 |
第九章 后屈曲脱胶起始问题研究 | 第115-131页 |
9.1 脱胶界面应力解析方法验证 | 第115-117页 |
9.1.1 有限元模型概述 | 第115页 |
9.1.2 解析法概述 | 第115-116页 |
9.1.3 结果对比 | 第116-117页 |
9.2 加筋板后屈曲界面应力分析 | 第117-131页 |
9.2.1 有限元概述 | 第118-119页 |
9.2.2 解析法概述 | 第119-120页 |
9.2.3 界面应力有限元分析 | 第120-123页 |
9.2.4 远场应力由有限元确定的解析解 | 第123-126页 |
9.2.5 远场应力由大挠度方程确定的解析解 | 第126-129页 |
9.2.6 初始脱胶/分层载荷及其位置预测 | 第129-131页 |
第十章 屈曲/后屈曲试验分析 | 第131-146页 |
10.1 开剖面铆接加筋板屈曲试验分析 | 第131-132页 |
10.1.1 试验概述 | 第131页 |
10.1.2 结果对比分析 | 第131-132页 |
10.2 闭剖面铆接加筋板屈曲试验验证 | 第132-133页 |
10.2.1 试验概述 | 第132-133页 |
10.2.2 结果对比分析 | 第133页 |
10.3 复材加筋板屈曲试验验证 | 第133-137页 |
10.3.1 试验概述 | 第133-135页 |
10.3.2 有限元方法概述 | 第135-136页 |
10.3.3 能量法概述 | 第136页 |
10.3.4 结果对比 | 第136-137页 |
10.4 复合材料加筋板屈曲后屈曲试验研究 | 第137-146页 |
10.4.1 试验概述 | 第137-140页 |
10.4.2 屈曲载荷计算 | 第140-142页 |
10.4.3 屈曲结果对比 | 第142页 |
10.4.4 后屈曲仿真以及工程法计算 | 第142-146页 |
第十一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46-148页 |
11.1 本文工作总结 | 第146页 |
11.2 本文工作展望 | 第146-148页 |
参考文献 | 第148-151页 |
致谢 | 第151-152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52-153页 |
附录A 层压板刚度特性 | 第153页 |
附录B 扭转弹簧的扭转支持刚度 | 第153-156页 |
B1 扭转弹簧的扭转支持刚度 | 第153-156页 |
B1.1 筋条腹板作为约束板 | 第153-155页 |
B1.2 筋条缘条作为约束板 | 第155-156页 |
B1.3 蒙皮作为约束板 | 第156页 |
B2压力衰减因子 | 第156页 |
附录C 脱胶应力相关系数 | 第156-1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