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1 前言 | 第11-2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聚合物的降解机理以及发展现状的概述 | 第11-13页 |
1.2.1 光降解机理 | 第12页 |
1.2.2 生物降解机理 | 第12-13页 |
1.2.3 光氧化-生物双降解机理 | 第13页 |
1.3 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材料 | 第13-23页 |
1.3.1 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材料的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3.2 纳米二氧化钛的性质 | 第14-19页 |
1.3.3 纳米二氧化钛改性方法及在塑料基体中的应用 | 第19-23页 |
1.4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23-24页 |
1.4.1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23-24页 |
1.4.2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24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4-33页 |
2.1 实验主要试剂及仪器设备 | 第24-26页 |
2.1.1 主要的试剂 | 第24-25页 |
2.1.2 主要的仪器设备 | 第25-26页 |
2.2 纳米TiO_2粒子的制备 | 第26-27页 |
2.2.1 介孔TiO_2粒子的制备 | 第26页 |
2.2.2 纳米TiO_2纤维的制备 | 第26-27页 |
2.3 改性纳米TiO_2粒子的制备 | 第27-28页 |
2.3.1 油酸改性介孔TiO_2粒子的制备 | 第27页 |
2.3.2 聚苯胺改性介孔TiO_2粒子的制备 | 第27页 |
2.3.3 TiO_2/PANI纤维的制备 | 第27-28页 |
2.4 LDPE/改性TiO_2复合薄膜的制备 | 第28-29页 |
2.5 LDPE/改性TiO_2复合薄膜的光氧化和生物降解试验 | 第29-31页 |
2.5.1 紫外光氧化降解试验 | 第29-30页 |
2.5.2 密封堆肥生物降解试验 | 第30页 |
2.5.3 无机培养基土壤真菌生物降解试验 | 第30-31页 |
2.6 改性TiO_2粒子和LDPE/改性TiO_2复合薄膜的测试与表征方法 | 第31-33页 |
2.6.1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31页 |
2.6.2 比表面分析(BET)和孔径分布(BJH) | 第31-32页 |
2.6.3 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测试 | 第32页 |
2.6.4 紫外-可见光谱测试 | 第32页 |
2.6.5 热失重测试 | 第32页 |
2.6.6 微观形貌表征(TEM、HRTEM、SEM) | 第32-33页 |
2.6.7 力学性能测试 | 第33页 |
2.6.8 示差扫描量热测试(DSC) | 第33页 |
2.6.9 薄膜分子量测试(GPC) | 第3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3-85页 |
3.1 纳米TiO_2结构及形貌的表征 | 第33-42页 |
3.1.1 介孔型纳米TiO_2(M-TiO_2)的结构及形貌表征 | 第33-39页 |
3.1.2 纤维状纳米TiO_2(F-TiO_2)的结构及形貌表征 | 第39-42页 |
3.2 M-TiO_2及F-TiO_2的表面修饰研究 | 第42-53页 |
3.2.1 M-TiO_2粒子表面接枝油酸(OA)的研究 | 第42-46页 |
3.2.2 聚苯胺(PANI)改性M-TiO_2纳米粒子的研究 | 第46-51页 |
3.2.3 PANI改性F-TiO_2的研究 | 第51-53页 |
3.3 LDPE/改性M-TiO_2复合薄膜光氧化-生物降解性能的研究 | 第53-76页 |
3.3.1 LDPE/M-TiO_2-g-OA复合薄膜光氧化-生物降解性能的研究 | 第53-66页 |
3.3.2 LDPE/PANI/M-TiO_2复合薄膜光氧化-生物降解性能的研究 | 第66-76页 |
3.4 LDPE/PANI/F-TiO_2复合薄膜光氧化-生物降解性能的研究 | 第76-85页 |
3.4.1 LDPE/PANI/F-TiO_2复合薄膜光氧化降解性能的研究 | 第76-82页 |
3.4.2 LDPE/PANI/F-TiO_2复合薄膜光氧化降解后的微生物降解性能研究 | 第82-85页 |
3.4.3 小结 | 第85页 |
4 讨论与结论 | 第85-88页 |
4.1 讨论 | 第85-86页 |
4.2 结论 | 第86-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5页 |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