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3页 |
1.1 引言 | 第15-16页 |
1.2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疲劳性能实验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疲劳模拟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1.3.1 编织几何模型 | 第17-20页 |
1.3.2 编织复合材料疲劳破坏 | 第20-21页 |
1.4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21-22页 |
1.5 研究创新点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四步法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制备与测试 | 第23-36页 |
2.1 四步法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制备 | 第23-27页 |
2.1.1 四步法三维编织预成型体织造工艺 | 第23-25页 |
2.1.2 复合成型工艺 | 第25页 |
2.1.3 材料基本性能与试件规格 | 第25-27页 |
2.2 四步法三维编织复合材料三点弯曲疲劳性能测试与分析 | 第27-35页 |
2.2.1 准静态三点弯测试与结果分析 | 第27-31页 |
2.2.2 三点弯曲疲劳测试与结果分析 | 第31-35页 |
2.3 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四步法三维编织复合材料三单胞模型 | 第36-50页 |
3.1 三单胞模型假设 | 第36-37页 |
3.2 三单胞几何模型 | 第37-42页 |
3.2.1 模型建立 | 第37-38页 |
3.2.2 单胞体积分数 | 第38-40页 |
3.2.3 纱线方向角 | 第40-42页 |
3.3 三单胞力学性能 | 第42-49页 |
3.3.1 纤维填充系数与纱线体积含量 | 第42-44页 |
3.3.2 纱线力学性能 | 第44-46页 |
3.3.3 局部坐标系下单胞力学性能 | 第46-47页 |
3.3.4 全局坐标系下单胞力学性能 | 第47-49页 |
3.4 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准静态加载单胞模型有限元分析 | 第50-61页 |
4.1 准静态加载有限元单胞模型建立 | 第50-53页 |
4.1.1 有限元计算方法 | 第50-51页 |
4.1.2 有限元模型及网格划分 | 第51页 |
4.1.3 接触与约束条件 | 第51-52页 |
4.1.4 破坏准则 | 第52-53页 |
4.2 有限元结果与讨论 | 第53-60页 |
4.2.1 三种单胞力学响应 | 第53-54页 |
4.2.2 内单胞与三单胞模型结果比较 | 第54-55页 |
4.2.3 三单胞模型载荷-挠度曲线 | 第55-56页 |
4.2.4 挠度变化与应力分布 | 第56-59页 |
4.2.5 破坏形态 | 第59-60页 |
4.3 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疲劳循环加载单胞模型有限元分析 | 第61-81页 |
5.1 疲劳加载有限元单胞模型建立 | 第61-68页 |
5.1.1 有限元计算方法 | 第61-62页 |
5.1.2 有限元模型及网格划分 | 第62页 |
5.1.3 加载与约束条件 | 第62-63页 |
5.1.4 材料性能退化 | 第63-66页 |
5.1.5 等寿命方程 | 第66页 |
5.1.6 疲劳失效准则 | 第66-68页 |
5.2 有限元结果与讨论 | 第68-79页 |
5.2.1 应力和应变分布 | 第68-72页 |
5.2.2 挠度变化 | 第72-74页 |
5.2.3 刚度降解 | 第74-77页 |
5.2.4 载荷与位移变化 | 第77-79页 |
5.3 小结 | 第79-81页 |
第六章 编织复合材料细观结构有限元模型与疲劳分析 | 第81-105页 |
6.1 细观结构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81-85页 |
6.1.1 计算平台 | 第81页 |
6.1.2 细观结构模型 | 第81-82页 |
6.1.3 网格划分 | 第82-83页 |
6.1.4 加载与约束方式 | 第83-85页 |
6.1.5 接触条件 | 第85页 |
6.2 疲劳破坏准则 | 第85-87页 |
6.2.1 材料破坏产生和扩展条件 | 第85-86页 |
6.2.2 界面裂纹产生和扩展条件 | 第86-87页 |
6.3 有限元结果与讨论 | 第87-103页 |
6.3.1 应力退化 | 第87-88页 |
6.3.2 纱线应力分布 | 第88-93页 |
6.3.3 树脂应力分布 | 第93-97页 |
6.3.4 滞后圈分析 | 第97-100页 |
6.3.5 破坏形态 | 第100-103页 |
6.3.6 裂纹扩展 | 第103页 |
6.4 小结 | 第103-105页 |
第七章 全尺寸细观结构有限元模型与疲劳分析 | 第105-119页 |
7.1 全尺寸细观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105-108页 |
7.1.1 计算平台 | 第105页 |
7.1.2 全尺寸细观模型与网格划分 | 第105-106页 |
7.1.3 有限元建模细节 | 第106-108页 |
7.2 有限元结果与讨论 | 第108-118页 |
7.2.1 编织结构效应 | 第108-109页 |
7.2.2 纱线空间形态效应 | 第109-110页 |
7.2.3 弯曲模量退化 | 第110-111页 |
7.2.4 能量分析 | 第111-113页 |
7.2.5 材料滞后圈 | 第113-115页 |
7.2.6 破坏形态 | 第115-118页 |
7.3 小结 | 第118-119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9-123页 |
8.1 主要结论 | 第119-122页 |
8.2 展望 | 第122-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123-128页 |
致谢 | 第128-12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论著 | 第129-130页 |
一、第一作者论文 | 第129页 |
二、非第一作者论文 | 第129-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