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24页 |
·膜状冷凝与滴状冷凝 | 第10-13页 |
·膜状冷凝与滴状冷凝的判据 | 第10-11页 |
·膜状冷凝 | 第11-12页 |
·冷凝的影响因素 | 第12-13页 |
·滴状冷凝的微观机理 | 第13-18页 |
·液滴的形成 | 第14-15页 |
·液滴的生长、合并与脱落 | 第15-16页 |
·液滴的尺寸分布函数与传热模型 | 第16-18页 |
·滴状冷凝的实现方法 | 第18-19页 |
·低压水蒸气冷凝 | 第19-22页 |
·低压蒸汽冷凝影响因素 | 第19-20页 |
·低压膜状冷凝 | 第20-21页 |
·低压滴状冷凝 | 第21-22页 |
·蒸汽冷凝的温度场分布特性 | 第22-23页 |
·研究思路及内容 | 第23-24页 |
2 实验系统与实验内容 | 第24-41页 |
·实验装置与流程 | 第24-29页 |
·实验装置 | 第24-29页 |
·实验步骤 | 第29页 |
·系统气密性检查及稳定性分析 | 第29-31页 |
·系统气密性检查 | 第29-30页 |
·系统稳定性分析 | 第30-31页 |
·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 第31-35页 |
·数据处理 | 第31页 |
·误差分析 | 第31-35页 |
·功能表面的制备与表征 | 第35-40页 |
·铜基十八烷基硫醇疏水表面的制备与表征 | 第35-38页 |
·氧化刻蚀铜基十八烷基硫醇超疏水表面的制备与表征 | 第38-40页 |
·小结 | 第40-41页 |
3 分子自组装膜表面的超低压水蒸气冷凝过程特性 | 第41-53页 |
·不同压力条件下的滴状冷凝传热性能 | 第41-44页 |
·不同压力条件下的冷凝传热通量 | 第41-42页 |
·不同压力条件下的冷凝传热系数 | 第42-44页 |
·不同压力条件下的液滴动态特性 | 第44-50页 |
·不同压力条件下的液滴脱落半径 | 第44-46页 |
·不同压力条件下的液滴生长周期 | 第46-50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50-51页 |
·小结 | 第51-53页 |
4 分子自组装膜表面的超低压水蒸气冷凝温度分布特性 | 第53-68页 |
·单液滴及其脱落前后表面温度分布特性 | 第53-56页 |
·液滴大小对液滴表面温度的影响 | 第56-58页 |
·液滴向下迁移对液滴表面温度的影响 | 第58-61页 |
·液滴合并对液滴表面温度的影响 | 第61-64页 |
·结构表面对脱落液滴周边温度的影响 | 第64-66页 |
·小结 | 第66-68页 |
结论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附录A 符号表 | 第73-75页 |
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