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页 | 
| 绪论 | 第11-15页 | 
| 一、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 二、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 三、研究目的、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13-15页 | 
| 第一章 李频生平事迹考 | 第15-58页 | 
| 第一节 李频生年及第婚姻情况考 | 第15-19页 | 
| 第二节 李频仕履考 | 第19-27页 | 
| 第三节 李频交游考 | 第27-54页 | 
| 一、诗友文人 | 第27-41页 | 
| 二、僧禅隐者 | 第41-45页 | 
| 三、朝廷官员 | 第45-54页 | 
| 第四节 李频墓冢、祭祀祠考 | 第54-58页 | 
| 第二章 《全唐诗》中李频诗歌存疑与诗集版本述略 | 第58-77页 | 
| 第一节 《全唐诗》中李频诗歌重出误收考辨 | 第58-64页 | 
| 第二节 李频诗歌部分诗题辨析 | 第64-71页 | 
| 第三节 李频诗集存数版本考论 | 第71-77页 | 
| 一、李频诗集存诗之数量 | 第71-73页 | 
| 二、李频诗集版本述略 | 第73-77页 | 
| 第三章 李频诗歌论 | 第77-115页 | 
| 第一节 李频诗歌创作历程 | 第77-88页 | 
| 一、时代背景 | 第77-79页 | 
| 二、前期:汲汲于科举 | 第79-83页 | 
| 三、后期:亦官亦隐 | 第83-88页 | 
| 第二节 李频诗歌的艺术特色 | 第88-98页 | 
| 一、精思壮健 | 第89-93页 | 
| 二、清雅平淡 | 第93-98页 | 
| 第三节 李频诗歌的意象 | 第98-106页 | 
| 一、进取之心的隐性和显性表现:“白发”“梦”“秋”“朝”等意象 | 第99-102页 | 
| 二、恬淡心境的表现:“月舟”“云鸟”“僧禅”等意象 | 第102-106页 | 
| 第四节 李频诗歌语言特色 | 第106-115页 | 
| 一、五律为主,讲究诗律格式变化 | 第107-108页 | 
| 二、宽韵韵脚,用字自成一格 | 第108-111页 | 
| 三、平淡通俗,讲究词语表达 | 第111-112页 | 
| 四、佳句散句,表达趋散文化 | 第112-115页 | 
| 第四章 李频诗歌传播论 | 第115-124页 | 
| 一、诗友酬唱式传播 | 第115-116页 | 
| 二、题壁诗传播 | 第116-117页 | 
| 三、选本类传播 | 第117-124页 | 
| 结语 | 第124-127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7-136页 | 
| 致谢 | 第1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