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体制论文

企业并购效益与激励机制问题研究

第一章 绪论第9-23页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9-19页
        1.1.1 企业并购的概念第10-12页
        1.1.2 企业并购的主要类型第12-14页
        1.1.3 企业并购的主要特点第14-15页
        1.1.4 西方国家企业并购的产生与发展第15-18页
        1.1.5 中国的企业并购情况第18-19页
    1.2 本文的理论研究框架第19-21页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21-23页
第二章 企业并购理论第23-41页
    2.1 企业并购理论的起源和发展第23-24页
    2.2 企业并购理论第24-34页
        2.2.1 企业并购的理论基础第24-25页
        2.2.2 企业并购的交易费用解释第25-27页
        2.2.3 企业并购中目标企业的定价第27页
        2.2.4 企业并购的研究工具第27-28页
        2.2.5 企业并购的动机与效应第28-31页
        2.2.6 企业并购的理论背景第31页
        2.2.7 企业并购的效益研究第31-34页
    2.3 我国企业并购理论研究的现状第34-37页
    2.4 激励机制在企业并购中的应用第37-39页
    2.5 本章小结第39-41页
第三章 企业并购中价值确定方法的评价第41-59页
    3.1 传统企业价值确定方法的介绍第42-49页
        3.1.1 贴现现金流量法第42-43页
        3.1.2 换股并购法第43-44页
        3.1.3 实物期权确定法第44-46页
        3.1.4 博弈论价值确定法第46-48页
        3.1.5 传统企业价值确定方法评价第48-49页
    3.2 信息时代企业的定价问题第49-55页
        3.2.1 网络经济的特性第49-51页
        3.2.2 网络企业与传统企业并购的区别第51-52页
        3.2.3 网络经济情况下的企业定价特性第52-53页
        3.2.4 虚拟企业的特性第53-54页
        3.2.5 虚拟企业价值的确定方法第54页
        3.2.6 传统企业向网络企业转型的企业价值评估第54-55页
    3.3 并购目标企业的出价策略第55-58页
        3.3.1 企业并购的出价策略第56-58页
    3.4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四章 企业并购的效益问题研究第59-84页
    4.1 寡头垄断理论中的博弈分析第60-65页
        4.1.1 寡头垄断理论中的古诺特模型第60-63页
        4.1.2 寡头垄断理论中的斯坦博格模型第63-65页
    4.2 基于古诺特模型的企业兼并问题研究第65-73页
        4.2.1 线性需求情况下的古诺特企业兼并效益问题第65-69页
        4.2.2 非线性需求情况下的古诺特企业兼并效益问题第69-73页
    4.3 差异产品的企业兼并第73-78页
        4.3.1 差异产品的企业兼并模型第73-74页
        4.3.2 两个企业兼并的差异产品模型第74-76页
        4.3.3 多种差异产品的企业兼并模型第76-77页
        4.3.4 差异产品对企业兼并的影响第77-78页
    4.4 动态竞争情况下的企业兼并问题研究第78-83页
        4.4.1 动态寡头竞争模型第78-79页
        4.4.2 企业兼并前的市场均衡第79-80页
        4.4.3 企业兼并的效益分析第80-83页
    4.5 本章小结第83-84页
第五章 激励机制下的企业兼并问题研究第84-106页
    5.1 租金变换激励机制下的企业兼并第84-88页
        5.1.1 委托激励机制的引入第85-86页
        5.1.2 委托激励机制下的产量竞争第86-87页
        5.1.3 企业在租金变换激励机制下的兼并分析第87-88页
    5.2 激励机制下企业动态博弈的均衡分析第88-96页
        5.2.1 子博弈完美均衡的引入第88-89页
        5.2.2 激励机制模型第89-90页
        5.2.3 产量竞争的激励机制模型第90-93页
        5.2.4 价格竞争的激励机制模型第93-94页
        5.2.5 内部激励机制下多寡头企业的均衡分析第94-96页
    5.3 在动态博弈激励机制下的企业兼并第96-104页
        5.3.1 企业兼并的临界市场占有率第97-100页
        5.3.2 内部激励机制下企业兼并子博弈均衡分析第100-102页
        5.3.3 激励机制下企业兼并效益分析第102-104页
    5.4 本章小结第104-106页
第六章 推测变差理论在企业兼并与激励机制中的应用第106-125页
    6.1 寡头垄断市场中的推测变差理论第107-110页
        6.1.1 古诺特推测变差模型第108-109页
        6.1.2 斯坦克尔伯格模型第109页
        6.1.3 合谋模型第109-110页
    6.2 推测变差理论在企业兼并中的应用第110-118页
        6.2.1 基本模型第111页
        6.2.2 推测变差模型假定第111-112页
        6.2.3 企业兼并中的推测变差模型第112-114页
        6.2.4 企业兼并后形成垄断的市场结构第114-116页
        6.2.5 企业兼并后形成非垄断的市场结构第116-118页
        6.2.6 企业兼并市场结构的数值结果第118页
    6.3 推测变差在激励机制中的应用第118-123页
        6.3.1 企业兼并前的激励机制第119-120页
        6.3.2 企业兼并后的均衡状态第120-122页
        6.3.3 企业竞争强度对激励兼并效益的影响第122-123页
    6.4 推测变差理论对企业兼并与激励机制影响的特点第123页
    6.5 本章小结第123-125页
第七章 企业兼并的激励机制实证研究第125-136页
    7.1 企业概况第125-127页
    7.2 企业兼并情况第127-128页
    7.3 实施激励后的企业兼并效益分析第128-130页
    7.4 建筑市场和企业发展策略第130-134页
        7.4.1 国内建筑市场发展情况第130-133页
        7.4.2 面对建筑市场的企业发展策略第133-134页
    7.5 集团的发展规划第134-135页
    7.6 本章小结第135-136页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第136-140页
    8.1 全文总结第136-138页
    8.2 本文研究内容的现实意义第138页
    8.3 展望第138-140页
参考文献第140-148页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第148-149页
致 谢第149页

论文共1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避免隐藏节点带宽冲突的中继节点选择研究
下一篇:基于交替方向乘子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分布式控制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