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8-12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8-9页 |
二、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一)国外文献研究综述 | 第9页 |
(二)国内文献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11-12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1页 |
(二)创新之处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新生代农民工择偶现状与成因 | 第12-21页 |
第一节 新生代农民工基本情况及核心概念界定 | 第12-14页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第12页 |
二、样本基本情况分析 | 第12-14页 |
第二节 新生代农民工择偶困境 | 第14-16页 |
一、社会、家庭与自身压力如影随形 | 第14-15页 |
二、择偶范围广泛而又单一 | 第15页 |
三、经济实力相对薄弱 | 第15-16页 |
四、择偶观念与传统观念相抵触 | 第16页 |
第三节 新生代农民工择偶困境成因 | 第16-19页 |
一、身份双重且边缘化 | 第16-17页 |
二、社会观念排斥 | 第17-18页 |
三、社会支持网络匮乏 | 第18页 |
四、个人修养及技能水平不足且缺乏自我认知 | 第18-19页 |
第四节 新生代农民工择偶特征 | 第19-21页 |
一、择偶标准全面化 | 第19页 |
二、择偶年龄推迟化 | 第19-20页 |
三、择偶途径多样化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新生代农民工择偶社会工作介入 | 第21-29页 |
第一节 个案社会工作 | 第21-25页 |
一、自身心理压力造成择偶困境的个案介入 | 第21-23页 |
二、新老观念相互碰撞导致择偶困境的个案介入 | 第23-25页 |
第二节 小组社会工作 | 第25-29页 |
第三章 社会工作介入新生代农民工择偶成效评估与反思 | 第29-34页 |
第一节 个案介入评估 | 第29-30页 |
一、案例一评估分析 | 第29页 |
二、案例二评估分析 | 第29-30页 |
第二节 小组介入评估 | 第30-31页 |
一、小组活动满意度调查 | 第30-31页 |
二、小组活动过程评估 | 第31页 |
三、小组活动效果评估 | 第31页 |
第三节 社会工作介入新生代农民工择偶问题反思 | 第31-34页 |
一、社工介入需注意技巧与方法 | 第31-32页 |
二、政府应倡导村委会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后续服务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 第32页 |
三、整合社区有效资源,建立强有力的服务支持网络,消除身份认同危机 | 第32-33页 |
四、树立正确择偶观,提升自身修养 | 第33页 |
五、倡导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 第33-34页 |
结语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6页 |
附录一:调查问卷 | 第36-39页 |
附录二:南宁市万秀村新生代农民工择偶困境访谈提纲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