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2页 |
·研究背景及目的 | 第9-10页 |
·研究的方向和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1-12页 |
2 相关理论研究与成功经验综述 | 第12-18页 |
·海铁联运概念及理论 | 第12-13页 |
·海铁联运 | 第12页 |
·集装箱海铁联运 | 第12-13页 |
·管理理论介绍 | 第13页 |
·国内外海铁联运发展现状 | 第13-18页 |
·国外海铁联运发展现状 | 第13-15页 |
·国内海铁联运发展现状 | 第15-18页 |
3 大连港集装箱海铁联运外部环境分析 | 第18-28页 |
·区位条件 | 第18页 |
·自然区位 | 第18页 |
·经济区位 | 第18页 |
·腹地经济发展情况 | 第18-21页 |
·东北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 第18-19页 |
·资源丰富 | 第19页 |
·工业基础雄厚 | 第19页 |
·国有经济、重工业比重大 | 第19页 |
·国有企业重组改制加快 | 第19-20页 |
·装备制造业发展迅速 | 第20页 |
·经济外向度较低 | 第20-21页 |
·政策环境 | 第21-23页 |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 | 第21页 |
·"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政策 | 第21-22页 |
·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战略 | 第22页 |
·国家物流业振兴规划 | 第22-23页 |
·保税港政策 | 第23页 |
·"三年超千万"政策 | 第23页 |
·周边港口的竞争 | 第23-26页 |
·外贸港口竞争 | 第23-24页 |
·内贸港口竞争 | 第24-25页 |
·国际中转港口竞争 | 第25-26页 |
·机遇与威胁分析 | 第26-28页 |
4 大连港集装箱海铁联运内部环境分析 | 第28-42页 |
·大连港整体发展概况 | 第28页 |
·大连港海铁联运发展架构 | 第28-29页 |
·投资管理公司 | 第29页 |
·口岸海铁联运操作主体 | 第29页 |
·集装箱班列承运人 | 第29页 |
·内陆海铁联运操作主体 | 第29页 |
·大连港海铁联运体系布局情况 | 第29-33页 |
·内陆节点 | 第29-31页 |
·集装箱班列线 | 第31-33页 |
·海铁联运服务网络 | 第33页 |
·总体运营概况 | 第33-35页 |
·海铁联运业务量 | 第33-34页 |
·生产调度及内部协调 | 第34页 |
·信息化建设及服务 | 第34-35页 |
·市场营销及客户服务 | 第35页 |
·海铁联运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 | 第35-38页 |
·自造铁路集装箱专用平车 | 第35页 |
·建立内陆代理网络和揽货体系 | 第35页 |
·重视与铁路共同发展海铁联运 | 第35-36页 |
·提升海铁联运信息化水平 | 第36页 |
·典型案例1:华晨宝马项目---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物流 | 第36-37页 |
·典型案例2:沈阳远大项目---机电产品综合物流 | 第37页 |
·典型案例3:粮食及其加工产品"散改集"物流 | 第37-38页 |
·优势与劣势分析 | 第38-39页 |
·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39-42页 |
·政府和监管部门方面 | 第39-40页 |
·船公司方面 | 第40页 |
·港口方面 | 第40-41页 |
·铁路方面 | 第41-42页 |
5 大连港集装箱海铁联运建设策略 | 第42-54页 |
·大连港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SWOT分析 | 第42-46页 |
·优势 | 第42-43页 |
·劣势 | 第43页 |
·机会 | 第43-44页 |
·威胁 | 第44-45页 |
·总结分析与策略选择 | 第45-46页 |
·大连港集装箱海铁联运建设策略 | 第46-54页 |
·加强引导地方政府扶持海铁联运的发展 | 第46-47页 |
·加强海铁联运基础设施建设 | 第47-48页 |
·"五定班列"和"路港直通模式"是发展海铁联运的关键 | 第48-50页 |
·打造海铁联运通道物流成本优势 | 第50-51页 |
·开拓市场货源与提高服务水平 | 第51页 |
·破解内贸发展落后带来的短板效应 | 第51-52页 |
·突破海铁联运的信息瓶颈 | 第52-54页 |
6 大连港集装箱海铁联运建设策略实施保障措施 | 第54-57页 |
·管理机制和流程标准化保障 | 第54页 |
·人力资源保障 | 第54-55页 |
·成本控制保障 | 第55页 |
·海铁联运标准化体系保障 | 第55-57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