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14页 |
1 选题来源 | 第10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3 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2-14页 |
一 中国梦与幸福观 | 第14-20页 |
1.1 中国梦的有关概念 | 第14-17页 |
1.1.1 中国梦的历史追寻 | 第14-15页 |
1.1.2 中国梦的内涵与特征 | 第15-17页 |
1.2 幸福观的有关概念 | 第17-20页 |
1.2.1 幸福与幸福指数的内涵 | 第17-18页 |
1.2.2 幸福观的内涵 | 第18-20页 |
二 中国梦与大学生幸福观的联系 | 第20-25页 |
2.1 中国梦与大学生的内在联系 | 第20-22页 |
2.1.1 中国梦引领大学生实现幸福 | 第20-21页 |
2.1.2 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 | 第21页 |
2.1.3 中国梦与大学生个人梦密不可分 | 第21-22页 |
2.2 中国梦赋予大学生幸福观的时代内涵 | 第22-25页 |
2.2.1 中国梦视域下的幸福观 | 第22-23页 |
2.2.2 中国梦与大学生幸福观的内涵统一性 | 第23-25页 |
三 大学生幸福观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 第25-32页 |
3.1 大学生幸福观的特点 | 第25-27页 |
3.1.1 大学生幸福观具有矛盾性 | 第25-26页 |
3.1.2 大学生幸福观具有多层次性 | 第26页 |
3.1.3 大学生幸福观具有不稳定性 | 第26-27页 |
3.2 大学生幸福观存在的问题 | 第27-32页 |
3.2.1 追求物质享受,忽视精神追求 | 第27-29页 |
3.2.2 注重享受幸福,忽视创造幸福 | 第29-30页 |
3.2.3 重视个人幸福,忽视社会需求 | 第30-32页 |
四 大学生幸福观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2-42页 |
4.1 学校因素 | 第32-35页 |
4.1.1 高校对大学生幸福教育的缺失 | 第32-33页 |
4.1.2 校园文化中的不良因素影响 | 第33-35页 |
4.2 社会环境因素 | 第35-38页 |
4.2.1 全球化和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效应 | 第35-36页 |
4.2.2 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就业压力的影响 | 第36-38页 |
4.3 家庭因素 | 第38-39页 |
4.3.1 家庭经济水平低下 | 第38-39页 |
4.3.2 家庭氛围的误导 | 第39页 |
4.4 大学生自身因素 | 第39-42页 |
4.4.1 对幸福的认识存在误区 | 第40-41页 |
4.4.2 自身心理素质欠缺 | 第41-42页 |
五 中国梦视域下大学生树立科学幸福观的径 | 第42-50页 |
5.1 发挥学校教育的阵地引导作用 | 第42-44页 |
5.1.1 加强幸福观的理论和实践教育 | 第42-44页 |
5.1.2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塑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 第44页 |
5.2 建立有助于形成科学幸福观的社会环境 | 第44-46页 |
5.2.1 提供有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物质条件 | 第45页 |
5.2.2 提供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 | 第45-46页 |
5.3 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 | 第46-47页 |
5.3.1 提高家长自身的素质 | 第46-47页 |
5.3.2 父母要改善教育方式 | 第47页 |
5.4 大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幸福观和中国梦的结合 | 第47-50页 |
5.4.1 提升个人素养让幸福观内化于心 | 第47-48页 |
5.4.2 丰富课余实践活动让幸福观外化于行 | 第48页 |
5.4.3 坚定理想信念将个人幸福与中国梦相统一 | 第48-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附录 1 | 第51-53页 |
附录 2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