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集装箱航运公司的联盟改进方案研究
内容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现状综述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框架 | 第13-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3.3 写作思路 | 第14-17页 |
第2章 航运联盟和航运市场的相关概述 | 第17-24页 |
2.1 航运联盟的产生和发展 | 第17-18页 |
2.1.1 航运联盟的概述 | 第17页 |
2.1.2 航运联盟的兴起与发展 | 第17-18页 |
2.2 航运联盟的动因 | 第18-20页 |
2.3 集装箱航运联盟的主要形式 | 第20-21页 |
2.4 集装箱航运市场的现状 | 第21-24页 |
第3章 M集装箱航运公司的现状分析 | 第24-47页 |
3.1 M集装箱航运公司的概述 | 第24-33页 |
3.1.1 发展历程 | 第24-25页 |
3.1.2 经营特色和组织架构 | 第25-27页 |
3.1.3 经营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 第27-31页 |
3.1.4 已实施的改善措施 | 第31-33页 |
3.2 M集装箱航运公司的宏观环境分析 | 第33-38页 |
3.2.1 政治环境分析 | 第34-35页 |
3.2.2 经济环境分析 | 第35-36页 |
3.2.3 社会环境分析 | 第36-37页 |
3.2.4 技术环境分析 | 第37-38页 |
3.3 M航运公司的竞争环境分析 | 第38-42页 |
3.3.1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 第39-40页 |
3.3.2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 第40-41页 |
3.3.3 潜在的新进入者 | 第41页 |
3.3.4 替代品的替代能力 | 第41-42页 |
3.3.5 行业内竞争者的竞争能力 | 第42页 |
3.4 M航运公司的SWOT分析 | 第42-47页 |
3.4.1 优势 | 第42-43页 |
3.4.2 劣势 | 第43-44页 |
3.4.3 机会 | 第44-45页 |
3.4.4 挑战 | 第45-47页 |
第4章 M航运公司应对联盟模式竞争的改进方案 | 第47-63页 |
4.1 联盟改进方案的确立 | 第47-48页 |
4.2 航运联盟的选择 | 第48-52页 |
4.2.1 成员的选择 | 第48-51页 |
4.2.2 运营模式的选择 | 第51页 |
4.2.3 航线的的选择 | 第51-52页 |
4.3 联盟的实施方案 | 第52-55页 |
4.3.1 舱位共享及联合派船的实施细则 | 第52-53页 |
4.3.2 联盟下的航线运营 | 第53-55页 |
4.4 改善措施 | 第55-63页 |
4.4.1 合作策略 | 第56-59页 |
4.4.2 营销策略 | 第59-61页 |
4.4.3 人员策略 | 第61-63页 |
第5章 联盟方案的实施保障与效果评估 | 第63-75页 |
5.1 联盟方案的实施保障 | 第63-65页 |
5.1.1 加强成本控制 | 第63页 |
5.1.2 强化制度管理和精细化管理 | 第63-64页 |
5.1.3 完善公司财务保障体系 | 第64-65页 |
5.2 M公司在战略合作中的绩效分析 | 第65-68页 |
5.2.1 市场的整体状况 | 第65-67页 |
5.2.2 M公司的绩效分析 | 第67-68页 |
5.3 航运联盟的局限性分析与改善建议 | 第68-72页 |
5.3.1 航运联盟的局限性分析 | 第68-71页 |
5.3.2 改善建议 | 第71-72页 |
5.4 航运联盟的维护和风险防范 | 第72-75页 |
5.4.1 航运联盟的维护 | 第72页 |
5.4.2 航运联盟的风险防范 | 第72-75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主要学术研究成果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