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国内外建筑能耗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2 国内外建筑能耗分析模型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 第15-17页 |
1.3.1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6-17页 |
第2章 面向建筑能耗管理的数据挖掘 | 第17-24页 |
2.1 引言 | 第17页 |
2.2 数据挖掘概述 | 第17-19页 |
2.2.1 数据挖掘系统组成 | 第17-18页 |
2.2.2 数据挖掘步骤 | 第18-19页 |
2.2.3 数据挖掘的特点 | 第19页 |
2.3 数据挖掘方法及其在建筑能源管理中的应用 | 第19-22页 |
2.3.1 关联规则挖掘及其应用 | 第19-20页 |
2.3.2 分类及其应用 | 第20-21页 |
2.3.3 聚类及其应用 | 第21-22页 |
2.4 数据挖掘工具简介 | 第22-2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室内空间感知模型 | 第24-34页 |
3.1 引言 | 第24页 |
3.2 室内空间感知技术 | 第24-25页 |
3.3 基于室内空间感知的建筑能耗管理框架 | 第25页 |
3.4 室内空间感知组成 | 第25-27页 |
3.5 能耗感知(Energy Awareness) | 第27-30页 |
3.5.1 能耗计量方法 | 第28-29页 |
3.5.2 能耗属性 | 第29-30页 |
3.6 环境感知(Environment Awareness) | 第30-31页 |
3.6.1 环境参数对能耗评估的影响 | 第30页 |
3.6.2 环境参数获取 | 第30-31页 |
3.7 情境感知(Context Awareness) | 第31-33页 |
3.7.1 用户的存在性检测 | 第31-32页 |
3.7.2 获取用户偏好 | 第32页 |
3.7.3 用户行为预测 | 第32-33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4章 室内空间感知在建筑能源管理中的应用 | 第34-44页 |
4.1 引言 | 第34页 |
4.2 室内空间感知模型分析流程 | 第34-35页 |
4.3 关键技术简介 | 第35-36页 |
4.3.1 聚类分析 | 第35-36页 |
4.3.2 关联规则分析 | 第36页 |
4.4 实验过程 | 第36-42页 |
4.4.1 实验思路 | 第36-37页 |
4.4.2 实验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 第37-39页 |
4.4.3 数据泛化 | 第39-41页 |
4.4.4 关联规则分析 | 第41-42页 |
4.5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2-4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5章 室内空间感知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 第44-61页 |
5.1 引言 | 第44页 |
5.2 数据库工具的选择 | 第44-45页 |
5.3 建筑能源信息管理数据库设计 | 第45-54页 |
5.3.1 数据库需求分析 | 第45页 |
5.3.2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 第45-49页 |
5.3.3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 第49-53页 |
5.3.4 数据库建立 | 第53-54页 |
5.4 数据库连接与调用 | 第54-58页 |
5.5 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 第58-60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1-63页 |
6.1 本文主要工作内容总结 | 第61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