逮捕必要性审查制度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一、引言 | 第7-9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7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8页 |
(三)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四) 研究思路 | 第9页 |
二、逮捕司法审查制度概述 | 第9-14页 |
(一) 逮捕的基本概念 | 第9-11页 |
(二) 逮捕的理由 | 第11-13页 |
1 提供程序保障 | 第11-12页 |
2 预防社会危险行为 | 第12-13页 |
(三) 司法审查制度涵义 | 第13-14页 |
三、逮捕的实质要件 | 第14-17页 |
(一) 逮捕的性质和特点 | 第14-16页 |
1 具有强制性 | 第14-15页 |
2 具有终局结果的不确定性 | 第15页 |
3 具有例外性 | 第15-16页 |
(二) 逮捕三要件 | 第16页 |
(三) 审查逮捕的现状 | 第16-17页 |
四、我国建立逮捕司法审查制度的必要性 | 第17-22页 |
(一) 我国逮捕程序实践状况 | 第17-21页 |
1 逮捕过程缺乏制约 | 第17-18页 |
2 逮捕适用过多,羁押期限过长 | 第18-19页 |
3 缺乏对被捕人有效的司法救济 | 第19-21页 |
(二) 构建逮捕司法审查机制必要性 | 第21-22页 |
五、逮捕必要性审查制度的完善 | 第22-30页 |
(一) 扩大适用取保候审 | 第22-25页 |
(二) 适度适用监视居住 | 第25-26页 |
(三) 构建逮捕必要性风险评估机制 | 第26-28页 |
(四) 完善立法制度 | 第28-30页 |
六、我国逮捕案件判决情况分析 | 第30-31页 |
(一) 造成审查逮捕案件的因素 | 第30-31页 |
1 执法理念淡薄 | 第30页 |
2 没有正确把握逮捕条件 | 第30页 |
3 逮捕中的证据问题 | 第30-31页 |
(二) 解决问题的途径 | 第31页 |
1 转变原有的办案理念 | 第31页 |
2 建立捕诉衔接机制 | 第31页 |
3 加强捕后案件的侦查监督 | 第31页 |
结语 | 第3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5页 |
致谢 | 第35-36页 |